新技術救不了日企
日本喪失行業領先地位的最新例證是,在開發有可能成為下一代電視的主導性技術標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競爭中,該國企業又處于落后境地。這種新型顯示器更薄而且能耗更低。
韓國頂級電視制造商三星已經在小型OLED顯示屏市場占據主導地位,這種屏幕常用于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中。如今,三星及其本土競爭對手LG均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55英寸的OLED電視。
為了試著縮小與韓國競爭對手的差距,索尼和松下這兩個宿怨已久的對手史無前例地在6月同意結成聯盟,共同開發OLED生產技術。
這是索尼的悲慘衰落,索尼五年前就已成為首家銷售OLED電視的制造商。
在多年都錯失機會之后,索尼正式改變了發展方向,認為讓三星和其他公司在開發新技術上擔任領頭羊實際上更加合理。索尼在率先推出突破性技術方面吃盡了苦頭,該公司高管得出結論,他們這么做只是讓競爭對手有了追趕的目標,并可能以更低的成本進行模仿。
主動放棄領頭羊位置
在今年4月份接掌索尼首席戰略長一職的齊藤正說,領跑者得頂著風,有時候在后面跑會更容易。另一位熟悉索尼想法的高管稱,索尼在電視業務上的虧損使其更難在OLED業務上大賭一把。
這與索尼創建初期的情況存在很大差距,當時創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為了生產一種新型彩電幾乎使公司破產。在1964年發布原型機后,由于資金耗盡,索尼開始努力開發量產技術。索尼花了四年時間進行研發,然后才推出了奠定該公司后來30年成功基礎的彩色顯像管“特麗瓏”。
巴克萊(Barclays)駐東京的電子行業分析師藤森裕司(Yuji Fujimori)說,如今的感覺是“從財務來看,這些日本企業無法冒這些風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