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蟹戶一般年入三四萬
姚阿三算了一筆賬,在陽澄湖里,一個20畝的圍網配上外圍的蝦籠要4萬元左右,圍網建好可以用三四年,但喂蟹的費用卻是一筆沒底的數目。
他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末剛開始養蟹時,陽澄湖水質清澈可見底,養蟹大多只用玉米飼料。但隨著后期投養量增加,水質變差,現在幾乎沒有一家養殖戶能只靠投喂玉米就養出好蟹。漁業村的蟹農65歲的梁才寶說,螃蟹除了喜歡玉米,還喜歡吃小魚和螺螄,喂養螃蟹,每兩天就得去一次,一船小魚和玉米就得300元左右。
讓螃蟹吃好,還得讓螃蟹住好,螃蟹蛻殼期間更加需要大量水草,蟹農每隔一月半月的,就要給圍網投放水草,一船水草高達600元左右。“水草有時候一次放一兩船,有時候一次要放五六船。”姚阿三說。
即使這樣簡單算來,一年中僅投入的成本也已經達到4萬元左右,而一個20畝的圍網,放養一萬只螃蟹一般能撈到三分之一,要是碰上旱澇、病荒等收成更是少得可憐。
梁才寶說,約三兩重的雌蟹、四兩重的公蟹,去年賣給熟客的出水價格約100元一對,這已經算收購價格比較高的了。“出水價不能太高,蟹農這么多,大家都這個價格,你不賣,別家自然會賣。”而距離村子僅三四公里外,當地蟹王批發市場中,這種同等規格的大閘蟹,會以120元一對出售給前來批貨的客商,到了市場其零售價格就已經達到170~180元左右。從出水到市場,其中大部分利潤都為蟹商所得。
總的算下來,蟹農養殖20畝水面的螃蟹一般能賣個七八萬,刨去成本,一年能賺個三四萬。當然也有做得好的,清水村63歲的蟹農金先生說,他們村里蟹農純靠養蟹,最多年收入七八萬,不過這個已經是封頂的了。
新一代都不愿做蟹農
9月22日大閘蟹正式開捕的日子快到了,姚阿三的希望也增加了。太陽下山,姚阿三吃完晚飯,和大舅子梁永清坐在湖邊的老屋里抽煙閑聊。
湖邊的兩間瓦房老屋伴隨了他們30多年。養殖螃蟹16年來,姚阿三沒能給老屋添置太多家具,屋中的桌椅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款,白色的墻面早已被油煙熏成了灰黑色。
這幾年養蟹收入與16年前剛養蟹時相比,只能算持平。姚阿三沒有太多選擇,想賺錢,擺在眼前的只有三條路:販蟹,開餐館或者繼續養蟹。
同是蟹農的梁永清嘆氣說,有時真羨慕那些能“倒蟹”的人。“我們村里也有做得好的,又養又賣,一年二十七八萬。” 梁永清說,有人僅靠販賣螃蟹,一年能掙上百萬,“不過像我們沒有門路(銷售渠道),也做不來販蟹,就只能這樣繼續養螃蟹。”
對于他們來說,賣蟹的活兒做不了,“沒那么多路子”,電腦操作也太復雜了。開餐館更不是條容易的路,本錢、門路、頭腦、精力樣樣都要有。梁才寶的弟弟一直琢磨想花20萬“搞一條船”開個農家樂,但是村里的審批已經越來越嚴。
梁才寶說,現在村里的蟹農幾乎沒有40歲以下的年輕人。前幾年,村里的年輕人寧可去附近電子廠打工,也不愿養蟹。這幾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名氣越來越響,不少蟹農子女大學畢業后沒有留在城市,而是回家賣蟹。
不過,對姚阿三這些老蟹農來說,多年前,就已經失去了在陽澄湖發財的機會,現在守著陽澄湖20畝的蟹塘,只是一家糊口生活的保障而已。
這些依湖而生的蟹農,離開了陽澄湖,已經難以維持生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