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伊始,系列針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積極政策相繼出臺,從《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到《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到《關于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評估管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通知》,再到《2011年“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文化創意產業全面升溫。資本必然嗅覺敏銳,相繼出手文化創意產業,同時,針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的專項基金陸續浮出水面。
據清科研數據庫資料顯示,2011年,已經成立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基金數量為13支,同年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事件為35起。其中,近超過5支專項基金已展開投資,尤以華映文化產業基金及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表現最為突出。而2012年上半年,從數據層面呈現一個有意思現象,中國新近成立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數量已經達到15支,而同期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披露的投資事件僅為8起。15支專項基金中,近50%的基金首期募集完成,或已募集完成,但是僅有1支基金披露了1起投資事件,即中金賽富文化傳媒基金投資動平衡。(備注:本文的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影視制作與發行、動漫、出版、演出、文化旅游等與傳統意義文化創意產業強相關的行業,并未包括各種呈現形式的廣告行業。)

盡管數據存在一定不完全性,但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對于中國文化創意這個特殊的產業而言,我們卻不得不直面兩大問題:
一、文創產業專項基金“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2010年-2012年上半年,成立的中國文化產業專項基金來看,我們發現兩大特點:首先,大部分文化創業產業專項基金背后LP實力雄厚,不乏大型國企、地方政府,甚至還有國家財政部的身影。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上下齊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但卻不難發現,文化創意產業專項基金“拼爹”現象嚴重,資本角逐的背后還需要各種力量的平衡,這也進一步鑒證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并未實現市場化運作。其次,地域性質的文化創意專項基金繁多,如常州、杭州、上海、海南、廣東、天津、新疆等地市均建立相應的文化產業基金,但均表現平平。這無不引起擔心,這些地方產業專項基金如果未找到適當出路,是否會出現“文化圈地”現象?但從2005年中國動漫這一典型的文化創意細分行業的發展中,我們認為,產業園區并不能解決一個行業發展困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