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治理將會有大動作。
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近日表示,國務院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于7月底或8月初公布,預計未來五年大氣污染防治總體投資將近1.7萬億元左右。
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表示,1.7萬億是一個測算數據,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的全口徑投入。“1.7萬億投資,通過治理空氣污染將拉動GDP增長2.5萬億,雖然淘汰產能會對經濟起到負面影響,但總體來說其將產生正面效應。”他說。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副會長文一波告訴記者,與去年10月出臺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比,《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規格更高,措施更細。
力度升級
今年年初,席卷全國多個城市的霧霾天氣讓公眾記憶猶新,大氣污染治理依然面臨嚴峻形勢。
根據環保部5月份全國空氣質量月報,5月份74個城市僅六成天數空氣質量達標,較4月降低,京津冀地區的達標天數更是從4月的50.6%下降到27.4%。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空氣質量最差,二三月份達標天數和超標天數基本對半,四五月雖然繼續轉好,但五月份依然較四月份轉差,基本符合公眾對空氣質量的感覺。
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2012年10月,由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規劃》經國務院批復后發布。
《規劃》提出,到2015年,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2%、13%、10%,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0%、10%、7%、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
半年多之后,《行動計劃》即將出臺。一位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視和決心。
文一波告訴記者,近期環保部就大氣污染防治組織了多次研討會,想向有關專家和行業協會征求意見。
此前,國務院已率先對外公布了十條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措施,該措施嚴厲、全面,被稱為“國十條”。
有消息稱,“國十條”中沒有納入燃煤消耗上限的規定,而《行動計劃》可能會對我國,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燃煤進行大幅度削減。
近日,環保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從今年9月起開始主動公開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對公眾特別關注的、重大的、統計性的、綜合性的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應采取發布新聞通稿、召開新聞發布會和新聞通氣會等方式公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