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環保產業
易碳家雜志據華夏時報了解到,國家層面的《行動計劃》還沒出臺,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行動。
6月19日,“著名”空氣污染城市石家莊,制定下發了《石家莊市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3-2017年)》。明確提出通過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淘汰黃標車等措施,經過五年努力,使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污染天氣大幅度減少。
北京、青島市也先后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2013年行動計劃。據悉,首批納入PM2.5對外公布的74個城市都在緊張地制定相應行動計劃。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對記者表示,相關計劃和各種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推出、執行,對于環保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利好。
“1.7萬億投資主要還是企業和社會投入,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嚴格的標準,并監督執行。”駱建華說。
文一波、駱建華一致認為,要實現《行動計劃》規定的目標,5年1.7萬億的投入并不算多,可能還遠遠不夠。
駱建華向記者舉例,目前我國尚有急需淘汰的黃標車約1500萬輛,目前的年均淘汰數量為68萬輛,他建議增加到300萬輛,通過5年完全淘汰各類黃標車。
“按照淘汰一輛黃標車需要1到2萬元的補貼測算,1500萬輛黃標車就需要投入2000億到3000億元。”這僅僅是《行動計劃》5大治理措施的一個方面。
他另一項針對工業企業燃煤排放配套脫硫脫硝設備運行情況的研究顯示,全國6.8億千瓦裝機量的脫硫脫硝設備年運行費用約400億元。“大氣污染之所以得不到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跟很多發電企業相關環保設備運行率低有很大關系。”他說。
周生賢曾表示,今后五年中國政府將以每年增加千億元的較大幅度增加環保投入。
駱建華告訴記者,環保投入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場和企業,根據他的一項研究,政府在環保領域的投入對市場有3到4倍的帶動效應。
目前政府的環保資金投入大概在年均2000億左右,全社會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大概是1.6%,駱建華認為,今后10年中國應把環保投入占GDP比重迅速提高到2%-3%。
根據中國環境產業協會去年發布的數據,2011年,我國環保產業總產值邁上1萬億元臺階,達到1.1萬億元,這還沒有包括節能與資源利用行業的產值。初步預測,我國環保產業總產值在2015年將突破4.5萬億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