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出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通氣儀式
新華網土庫曼斯坦土庫曼納巴特12月14日電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通氣儀式14日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巴哥德雷合同區第一天然氣處理廠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共同出席通氣儀式。
當天上午,胡錦濤乘專機從阿什哈巴德抵達土庫曼納巴特機場。然后,胡錦濤同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納扎爾巴耶夫、卡里莫夫乘車來到天然氣處理廠,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天然氣管道通氣儀式上,四國元首發表致辭。中、土、哈、烏四國的項目負責人通過視頻向四國元首報告通氣就緒。四國元首在管道通氣儀式閥門處啟動了閥門。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起始于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到達中國霍爾果斯。管道分AB雙線敷設,單線長1833公里,A線于今年12月初試運投產。按照項目建設計劃,2010年雙線建成通氣。
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經這一管道進入中國后,將通過西氣東輸二線運至上海、廣州以及其他十多個省市和地區,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清潔高效的天然氣資源。
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近日在接受中國記者專訪時強調說,這一天然氣管道項目是“真正伙伴關系的體現,這一關系是建立在平等、優勢互補、充分認識和挖掘合作潛力基礎上的。管道建成后,兩國合作的前景更加廣闊。這一項目也真正實現了能源輸出國、運輸國和消費國的利益平衡”。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資的亞洲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總經理沙亞赫梅托夫日前接受中國媒體聯合采訪時說,這項工程不僅給哈薩克斯坦增加了大量就業機會,還帶動許多相關經濟領域的發展。管道正式通氣后,哈薩克斯坦將獲得可觀的天然氣過境運輸費。連接哈西部到南部的管道二期工程結束后,整個阿拉木圖州的天然氣供應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沙亞赫梅托夫說:“對土庫曼斯坦來說,中亞天然氣管道為它的能源出口開辟了一條全新通道。對烏茲別克斯坦來說,這不僅是一條新的能源出口通道,還能帶來大量過境運輸費。事實上,中亞天然氣管道工程最大的意義在于:我們與鄰國借此發現了更多的共同利益與合作機會。”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通氣的互利
文/張寧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在歷經一年半建設后近日實現單線通氣。預計2010年實現雙線通氣。初期年運力約50億立方米。該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從阿拉山口進入中國,成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全長約一萬公里,其中土庫曼斯坦境內長188公里,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長530公里,哈薩克斯坦境內長1300公里,其余約8000公里位于中國境內。
修建這條橫跨四國的管道,并非部分境外媒體所稱是條“政治管線”,而是中國同中亞國家在能源合作領域互利合作的項目。
對中國而言,2008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已達775億立方米,但產量只有761億立方米。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生活發展以及能源結構調整,未來對清潔能源天然氣的需求將大幅提高,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大,屆時從中亞進口的400億立方米未必能夠滿足需求。另外,在這一天然氣管道開通前,中國進口的天然氣主要是海運來的液化天然氣(LNG)。這一天然氣管道開通后,不僅運輸安全系數大大提高,而且數量上有較好保證。
對中亞國家而言,能源約占2008年土庫曼斯坦工業產值的47%,哈薩克斯坦工業產值的56%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54%,烏茲別克斯坦能源出口的1/5。獨立后,土、烏、哈多次深切感受到管線單一的弊端,無論是進出口量還是進出口價格均不得已受制于人,進而抑制本國的能源發展和能源收入。管道多元化的意義毫無疑問非常重大。中亞國家均將此問題提高到國家安全保障的戰略高度,不僅關涉經濟發展,更是維護獨立與主權的重要依托。
此外,俄羅斯與土庫曼斯坦的能源合作多年來主要表現為天然氣貿易。土庫曼斯坦承諾出口到中國的天然氣主要由中石油自行在土國勘探開發,并不影響它與俄羅斯已經簽訂的天然氣購銷協議,不會因為中國的購買而減少對俄羅斯的供應量。
多方對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寄予厚望。需要進一步關注的要點主要有三:一是氣源保障。這一天然氣管道最主要的氣源來自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都表示愿意通過中土管道向中國出口天然氣。二是成本核算。從中亞購買的天然氣價格與國際油價掛鉤。如果中亞天然氣用于城市和居民燃氣價格偏高,初期可主要用于工業用途,在生產過程中將高額成本攤派消化掉。三是防控風險。中亞國家均珍惜和重視發展同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視中國為好鄰居、好伙伴。大家均意識到,管道關乎所有途經國的利益,勢必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