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有這樣一個粗的匡算框架,但可能沒有10萬億元那么多,而且可以明確的是,政府出的資金也就是5%~15%,主要是以此帶動社會資金。”
上周,有海外媒體報道稱,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將出資10萬億元人民幣或1.5萬億美元,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這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
所謂“戰略新興產業”,是今年8月份國務院確定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這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一個“子規劃”。
一位參與該規劃起草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該規劃大約要到明年“兩會”之前正式定稿公布。目前市場傳言的10萬億元投資規模,還不明確是否最終會寫入產業發展規劃之中,對于是否設立一個這樣的投資總額目標還有爭議。實際上更為重要的是,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將不是簡單的政府投資支持,而是包含一攬子政策框架。
多大規模資金支持?
“這個匡算類似于此次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計劃。”前述參與規劃起草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
他說,所謂4萬億計劃,真正由中央政府投資的規模和比例,只有1.18萬億元,不足30%。其余都是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的參與,包括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此次戰略新興產業的資金匡算,也是按照這種模式――“中央政府投資規模會有多少,帶動多少社會資金”,做一個匡算。
這位人士尤其強調,目前市場傳言的1.5萬億美元或10萬億元人民幣匡算,還沒有最終明確,而且最后定稿的規劃里,是否明確出現這樣一個累計投資目標,都還有爭論。
實際上,對于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目前牽頭制定規劃的發改委已經提出了一個“三步走”目標:第一階段,到2015年,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第二階段,到2020年,比重達到15%左右;第三階段,到2030年,戰略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資金怎樣支持?
對于中央投資資金支持的具體方式,這位人士透露,會是一種政策和資金投資方式組合,而不是簡單的政府資金投資。
“對于類似于大飛機公司這種模式,也有人建議,比如在半導體芯片領域成立這種大公司。但這種屬于個別領域,不適合推廣,大飛機項目也有其特殊性。”這位人士透露,目前可以明確的資金支持方式有兩種。
一是由發改委主管的,有一個支持基金,如果企業在科技上有突破,進行大規模生產,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提出申請,國家進行投入。這筆基金的規模會放大。
二是由工信部主管的,有一個企業技術改造基金,企業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增加或改造設備,可以向這里提出申請,支持技術改造。這種基金的規模也會擴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