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政府采購類支持政策。比如今后政府對公共企業、路燈等類似產品的采購,優先采購戰略新興產業類產品。
第四,國家對企業研發的支持。過去中國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都是設立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今后有望在企業也設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也會有一些大型科研項目放到這里,有相關的配套資金支持。
第五,吸引人才政策。包括目前組織實施的“千人計劃”等,吸引人才的主體可以是企業,由政府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持。
警惕過度投資
前述參與規劃制定的人士透露,在中央和地方全力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一個傾向,就是警惕一哄而上、產生過度投資。“在太陽能、風能設備領域,風電設備、多晶硅等,工信部和發改委曾就潛在過剩問題提出過警告。”
近期,各地方政府陸續發布的“十二五”規劃,幾乎都將戰略新興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都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計劃,江西、四川等中西部省區也著力推動戰略新興產業大發展。
此外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多家大型商業銀行也成立了戰略新興產業專門的研究跟蹤小組,在產業轉型的同時,進行自身信貸投放的轉型。這也放大了該領域的資金供給。
“目前工業用地審批緊張,但冠上戰略新興產業(之名),各項審批就會容易。要警惕地方政府的‘跑馬圈地’,不能急于求成。”這位參與規劃制定的人士表示,戰略新興產業的確是“下一個四萬億”,但要避免“上一個四萬億”時出現的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