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工信部在廣州召開的中國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了《“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繼續清理涉及中小企業的各項收費,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行為,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里,工信部牽頭的企業減負行動卻收效甚微。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清查發現的69大類、上千個收費項目,還遠遠沒有清理干凈,有些項目甚至死灰復燃。
有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國家正在醞釀建立中小企業管理體系的高層協調機制,即設立國務院直屬或依靠某一大部委的中小企業管理局,以推動針對中小企業的減負行動。
減負成效甚微
早在一年多以前,一場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時時間最長的為中小企業減負的行動便已展開。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去年6月13日,國務院成立了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時任工信部部長的李毅中擔任組長,監察部副部長、糾風辦副主任屈萬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工信部副部長苗圩,財政部部長助理王保安四位副部級官員擔任副組長。另有中央紀委駐工信部紀檢組組長郭炎炎、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公安部副部長劉金國、民政部副部長姜力、住建部副部長齊驥等10位副部級官員擔任成員。
工信部官員當時介紹說,為保護中小企業權益,在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方面將加大整治力度,從下半年開始,分三個階段開展對中小企業減輕負擔的專項治理活動;要求相關部門在8月底之前進行督查清理,9月至10月提出清理減負的政策性措施,12月份突出加大檢查力度。
但是,一年多過去了,企業負擔仍然沒有明顯改善。接受本報采訪的多位人士均表示,行政性收費還遠遠沒有清理干凈,無證收費和不合法收費行為還是經常會發生,在一些地方,金融危機時減少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又開始死灰復燃。
根據減負工作小組的要求,除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價格主管部門規定的收費項目外,任何部門和單位無權向中小企業收取任何費用,無權以任何理由要求企業提供各種贊助或接受有償服務。
不過,貴州省經信委的一位官員承認,在地方上,一些職能部門重審批、輕服務、重收費、輕辦事、辦事效率低,尚存在“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現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