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兩名名校在讀研究生帶著自己的項目計劃書,繼一個月前申報項目遭否決后,不屈不撓,再度來到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這次申報初步獲得通過,他們有望得到1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資助。他們的申報項目是——賣烤豬蹄。
在傳統意義上,研究生應該是要搞科研、做學術的,然而華東理工大學的研究生李洪臨和電子科技大學的研究生李功福卻瞄準了上海的“烤豬蹄”市場,并想要將這份事業做成大的連鎖店、餐飲集團。此事雖引起了討論,但已不像當初“北大學生賣豬肉”事件引起巨大爭議,大部分人對此持肯定態度,支持他們創業。
筆者認為,寬容對待研究生創業賣豬蹄,是個好現象。中國大學生的社會地位不斷演變,剛剛恢復高考的那一段時間內,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是社會的高水平人才,理所當然的被認為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是國家的未來;到了二十一世紀初,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入社會,卻有不少大學不肯放下身段從事底層工作,被用人單位指“眼高手低”;在高校不斷擴招的今天,“大學生”已不是什么不平凡的身份,故而人們也漸漸消除了對大學生種種有失偏頗的定位。
李洪臨等人的項目首次申報時,有評委認為讓研究生賣烤豬蹄,投入產出比太低。而筆者認為這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一個大學生畢業后,去面試一家大型食品企業的銷售主管,并應聘成功,人們會覺得這個人很厲害,大學沒白讀;而如果這個大學生想要在食品行業自主創業,卻被認為是走偏了道兒,這是不合理的。而且,如果創業成功,無論是在個人收益還是人生經歷上,創業者的收獲遠比從業者的收獲大。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大學生或者研究生不應該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是應該爭取成巨人。
經了解,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目前資助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對行業并無限制,并非申請項目都要達到一定技術含量。在李洪臨等人的執著下,二次申報終于獲得了初步通過,這也體現了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寬容之處。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學生也可以成為普通的勞動者,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和學習能力,在平凡的行業里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