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剛走出校門,一沒經驗,二沒錢,要想創業談何容易。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的優惠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做什么?大學生創業適合什么項目呢?
但一個必須直面的現實是,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并不高。據零點公司2007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只有0.01%,接近于零。據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統計,2006年至今,基金會已投資的293家大學生企業中,有穩定銷售收入、利潤與一定發展前景的企業約有50家,但這些企業距社會風險投資和產業資本的標準,仍有很大距離。
應屆畢業生剛剛走出校門,一沒經驗,二沒錢,要想創業談何容易?麥可思公司在對2007屆大學畢業生創業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困難主要是,缺少資金(31%),市場推廣困難(25%),缺乏企業管理經驗(20%),技術水平不夠高(8%),項目論證不夠(4%)。
資金成為大學生創業最大的攔路虎。沒有足夠資金支持的“業”如何“創”?微型創業也就成為一條可供應屆畢業生選擇的門路。所謂微型創業,說白了就是小成本買賣。投的資金不多,人力成本也低,也許一兩個,也許三四個,“掌柜的”也多半兼做“店小二”。
這有點類似個體戶,但與主要做傳統行當的個體戶相比,微型創業可以有更多更新奇的點子,或者說創意。有人賣愿望,有人賣祝福。近年時興的格子鋪買賣更是花樣百出,這正是微型創業的一種典型形式。一間鋪面劃分成多個格子,賣家只需支付很少的租金,就可以把自己的物品放在格子里,委托店主幫其銷售,這種銷售模式因其成本低廉收入穩定在大學生中迅速發展。
近日,臺灣地區一家人力銀行的調查發現,有5成上班族有創業意愿,主要因為“景氣差工作難找”。但因為手頭資金有限,創業者選擇30萬新臺幣以下的微型創業的比例增至66%。至于最受青睞的行業,小本生意的冰品飲料與復合餐飲品榮登寶座。
進行此次調查的銀行營運長吳睿穎建議,對資金風險承擔能力較低的“被迫創業者”,以低成本的微型創業起步,選擇曾任職過或較為熟悉的行業,并以創意和新服務創造能永續經營的藍海策略,避免以規;騼r格進行紅海殺戮,才能為自己及員工們打造寒冬中的金飯碗。
麥可思對大陸大學生的調查也發現,大學生最初創業先從零售老板干起的居多,仍更多地集中在傳統行業。2007屆大學生自主創業分布最多的三個行業依次是:零售業(19.2%)、文化體育教育和娛樂業(13.6%)、制造業(10.1%)。而在金融、保險、法律業、IT業的比例相加起來不足11%。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