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年時間里,北大休學的袁旭已成為四川迅游網絡科技公司的CEO。其公司自主研發的網游加速器 (為網絡游戲提供加速服務的一種客戶端軟件),讓4000萬人成為付費用戶,去年4月,迅游更成功獲得1億元的風投。
這家獲得成都團市委扶持后壯大的公司,是成都14個青年(大學生)創業園(以下簡稱“大學生創業園”)內無數創業團隊的縮影。
1月18日出爐的 《關于全市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建設推進情況的督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去年成都大學生創業園培育了1249個創業項目,實現產值6.98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6.3倍。大學生創業園已經成為成都團組織服務青年的重要載體。
“三步曲”創業幫扶模式顯威力
和大多數創業團隊的起步階段一樣,袁旭有干勁、有憧憬,卻總在現實前“折腰”。
“不知去哪兒注冊公司、不知在哪兒交稅……從資金、人才到管理等多個方面,都是一片茫然。”但袁旭沒有想到,自己有幸走上一條“捷徑”:由于迅游在國內網游加速器這個細分行業中具有較大的先發優勢,團市委的創業導師推薦其成為高新區孵化園的 “重點孵化企業”,“他們幫我申請創業基金、在各個場合對公司進行推介和宣傳,迅游開始獲得來自專業渠道的信息引導,逐步走上軌道。”
事實上,成都團市委“金融扶持+導師輔導+初級孵化”的“三步曲”創業幫扶模式,已讓諸多擁有好創意的團隊順利誕生。
青白江新東方草業的創業者徐杰就是受益者之一:從甘肅農業大學畢業的徐杰,2010年找到青白江區團委后,“事業有了一飛沖天的感覺”,區團委通過創業辦,為其租賃的土地打7折,同時每畝補貼300元,如今,“公司從最開始的3個人,發展到現在100多人”,很多當地的農民都在徐杰的公司打工。
據了解,成都市14個大學生創業園所在區(縣)普遍支持大學生創業,不但有專門服務大學生創業的機構,還設立了專項基金,用于向大學生創業園內的企業發放就業見習補貼、貸款貼息等,減免工商注冊、人事代理等費用。
通過這種滲透式的幫扶,去年大學生創業園的入園項目共計1249個,注冊公司915家,分別較上年增長112.1%和217.7%。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