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勇介紹,經過一年的發展,公司廠房面積已擴展到4300平方米,每天生產彩筆、鉛筆35萬支,產品銷往日本、韓國、印尼等國家,年創產值1200萬元;公司還吸納本地62位村民進廠就業,人均月薪超過2000元;在附近25戶農民家中設立文具產品包裝點,讓這些農民“在家上班”,人均月薪都在1200元以上。2011年,宗澤文具有限公司被評為“宿遷市大學生村官創業知名企業”。
宗澤文具有限公司的創業項目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參與創業的張凱、鄭方、汪婷等大學生村官所學的物流、企業管理、行政管理專業彼此之間優勢互補,每個人的專業特長在創業中發揮到了極致,正是這種比較優勢使得該項目迅速脫穎而出。
抱團式創業的成功,與當地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政策密不可分。吳小雨部長表示:2008年以來,泗陽縣積極實施“一鎮一園”大學生村官創業工程,對于3年聘期期滿的,縣委組織部與他們續簽3年聘用合同,為大學生村官營造穩定的創業環境。同時設立大學生村官扶貧創業專項基金,每年100萬元;對于大學生村官貸款創業的給予貼息,前兩年全額貼息,第三年貼息50%,
貼息最高額度可達5萬元;同時由縣三聯擔保公司為每名大學生村官擔保最高額度30萬元的創業貸款。
作為泗陽縣大學生村官創業形式的一種創新,抱團式創業一方面破解了大學生村官個人創業勢單力薄、單打獨斗的困局,聚合起眾人的資金、技術、信息資源形成“拳頭”,保證了項目的成功。另一方面,順利發展、成功壯大的創業項目,在遇到創業村官退出時,顯然也更容易流轉,從而保證創業項目延續。目前,該縣大學生村官抱團式創業項目達到9個,參與大學生村官28人。
聯戶式創業保證項目根深葉茂
大學生村官創業,最困難的是籌集資金,最糾結的是徒勞無功,最憂心的是血本無歸,這是筆者在泗陽縣調查時大學生村官們流露出的普遍心態。
正是這種心態,使得大學生村官們對待創業更加謹慎。他們在接力式、抱團式創業的基礎上,摸索出聯戶式創業的新思路,實踐表明,聯戶式創業風險系數低、成功概率高、輻射帶動好、項目流失少,因此迅即成為泗陽大學生村官創業的主導模式。
葛敏,2010年畢業于南京林業大學,現任該縣三莊鄉夫廟村黨支部副書記。2011年,他與本地大戶、返鄉博士嵇恩光合伙種植日本梨和草莓,30個大棚草莓,每棚收入超過1.4萬元。2012年,葛敏和嵇恩光把日本梨和草莓的種植面積擴大到80畝,草莓預計8月可以移栽,明年元旦即可上市。
在現場,筆者看到不時有村民前來訂購草莓苗。嵇恩光說:“村民看到我們種的草莓賺錢,都跑來跟我們學種草莓,已有21戶訂購了草莓苗,栽植面積超過50畝。”
葛敏告訴筆者,他選擇與嵇恩光聯戶創業,有兩層意思:一是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二是希望規避創業風險,萬一將來自己離開了,項目在村里的聯合創業大戶手中還可以存續發展。
如今在泗陽縣,聯戶式已經成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主色調。縣委組織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到2012年6月底,全縣參與創業的大學生村官中,76%的項目都是聯戶創業項目。
大學生村官之所以選擇聯戶創業,關鍵是因為聯戶創業有著很多好處。吳小雨部長說:“聯戶創業的好處顯而易見,大學生村官可以借助農戶項目、資金、土地優勢開展創業,農戶可以利用大學生村官的信息、技術、銷售優勢借力創業,雙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最關鍵的是,聯戶創業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的后續發展問題,保證了人走項目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