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成功企業所編寫的創業故事所迷惑,因為那里講的都是一個企業成長過程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最精彩的部分”。或許看了下面的故事,讀者朋友從中會能有所悟:一個人們眼中傳奇的白手起家的千萬富翁,在接受電視記者的采訪“嗨!我是鄉下人,剛來華盛頓時,我就拿著行李箱和煙斗,有了今天的成就!”有記者私下問“請問,你行李箱到底裝得是什么?”比爾先生小聲回答:“200萬美金”……
別人的故事是“魔法書”
對于別人的成功故事,就是一部神奇的“魔法書”:在有些人那里是一本勵志書,而在有些人那里則會成為“催命書”。為什么這樣說?別人的創業精神就是一粒“興奮劑”,如果過度興奮或者說亢奮,那就很可能盲目起跑創業。如果聽了別人的創業故事后,先是激動,然后沖動,那就麻煩了。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很容易就“栽”了。如果聽后一動不動,還可能會“免遭于難”。因此,筆者稱別人的成功故事為“魔法書”,既有“營養”,又有“毒性”。
對于創業者,可以從兩個視角去“讀”這部“魔法書”呢?
首先,別人的成功可有借鑒地學習。對于別人的成功經驗,如果熟視無睹那是一個“傻瓜”。因為那時別人用金錢甚至是血與淚換來的寶貴經驗,肯定有值得創業者學習與借鑒之處。無疑,這可以讓創業者在創業途中少走很多“彎路”,前車之鑒不可不知。作為初次創業者,要知道“彎路”意味著財務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那么,創業者應該學習借鑒哪些內容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習創業精神,用以勵志;二是學習商業模式,用以做事;三是學習創業經驗,用以省身……不過,學習不是目的,關鍵是消化、吸收,乃至理性應用,這都需要創業者很好地把握。
另外,別人的成功不可以輕易模仿。看過創富類報刊的創業者,往往容易被文章的標題所打動,諸如《身無分文打天下》、《懷揣200元創業如今身家百萬》等大字標題更容易讓人心血澎湃。更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如今經管類圖書市場總體低迷,但企業家傳記類圖書卻相對熱銷,其實讀者也是想從中覓得創富真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創業者千萬不要把故事給“誤讀”了,也不要被主人公的創業經歷給“誤導”了,更不要輕易地去模仿與復制。因為很多東西都無法復制,因為創業背景變了,政策變了,市場也變化了……
創業者所了解的別人的創富故事可能只是一個側面或局部,因為有些東西永遠都無法看到,也永遠不會知道。因為有些事情將永遠埋在成功者的心里,諸如資本積累過程中的“原罪”不便于公開,創業企業內部的矛盾與斗爭也可能永遠都無法披露……這一切都將注定,模仿別人去創業很容易成為一名“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