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開始□為自己而活
因為有更平和的心態和對人生更全面的分析,對于人們常常提到的年齡局限和機會成本,這是中年人創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他們往往有更灑脫也更理性嚴密的想法。
人們常會認為,創業是年輕人的事情。現成的例子擺在那里:生于1971年的丁磊,26歲創辦網易,32歲成為中國首富;更年輕的陳天橋,21歲就成為上海某Cye.com.cn集團分公司的副總經理,26歲創辦盛大,32歲身家過百億,取代丁磊成為新一代中國首富。還有個更令中年人郁悶的理論,說創業的黃金年齡在25至30歲。理由是這段時期是人創新思維最為活躍、精力最充沛、創造欲最旺盛的高峰期。尤其是在網絡軟件、廣告、策劃、咨詢、證券、投資等知識密集型行業,“經驗”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新精神”。
但這個缺乏彈性的理論中年人是不同意的。曾經大起大落的車廣平甚至主張30歲后才有基礎談創業。“25歲之前,人還處于接受各種知識的階段;25到30歲,是性格定型階段。一般人要到30歲,經過一番歷練,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正確地為自己定位。”
“現在是科技時代、邏輯時代,并不是心口掛個‘勇’字就能天下無敵的。創意很重要,但創意也要建立在模式的基礎上才有價值。這個模式就是管理。至于人到中年體力上的劣勢,是可以通過善用時間來調節的。”梁實秋曾經說過:“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30歲,重啟人生,他們的狀態應該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