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快速擴張,是中國能源消耗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
能源消費逐年增長的同時,能源價格也在上漲,這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的能源成本逐年提高。同樣從數據看,中國萬元GDP增長的凈能源成本呈大幅度上升,從1995年的1070.6元,增加到2007年的2472.4元,增長一倍多。
可見,中國經濟增長對能源依賴度并沒有從根本上降低,經濟增長的能源成本因價格因素大幅提高,這正是中國能源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節能的路徑
此種情形下,中國可以選擇的節能路徑是什么?
首先,務必提高能源轉換效率。根據1994~2007年數據計算,因為能源轉換效率下降,年均能耗能額外增加800萬噸標煤。
從能源的成因角度,能源可分為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現成形式存在,不經任何改變或轉換的天然能源資源。二次能源是指為了滿足生產工藝和生活的特定需要以及合理利用能源,將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加工轉換產生的其他種類和形式的人工能源。
可以說,能源轉換效率提高的話,能源消費就會減少。相反,則增加能源的消耗。從研究中看,當前中國能源轉換效率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為何在大力關停“小火電”的政策環境中,中國能源環境效率整體依然呈下降趨勢呢?從能源生產結構的角度通盤考察,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釋。
為了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并緩解關停“小火電”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實際操作中,國內普遍采取了“開大關小”政策,即關閉了小火電廠,允許地方上“大火電”項目。雖然,表面上看,“大火電”機組較“小火電”具有更高的能源轉換效率,但是,如此一來,火力發電在一次能源生產中所占比重,近年來大幅度增加。
然而,相對于其他能源,火電的能源轉換效率是處于較低水平的。其他能源,比如水電、風電、核電等,由于損失僅僅發生在輸送環節,轉換效率高達90%以上。也就是說,能源生產中火電所占比例的提高,無疑會降低能源的總體轉換效率。
鑒于此,若要提高能源轉換效率,不僅得靠加強管理與科學調度,減少能源運輸環節的損失,更要靠改變我國能源生產結構,加大風能、太陽能、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的比重來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