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能源強度下降是當前節能的核心推動力。
能源強度反映GDP對能源的依賴程度。能源強度下降,表明能源效率的提高。如果經濟結構、產出水平等條件不變,能源強度下降會直接導致能源消費的節約。目前中國的能源強度究竟還有沒有下降潛能呢?
根據2008年國際能源機構統計年鑒,按照2000年美元價格和當期匯率計算,中國目前的能源強度仍處于一個相當高的水平。2006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為0.9噸標油/千美元,在世界主要Cye.com.cn3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倒數第4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巴西的3倍、美國的4.5倍、日本的9倍。所以,以降低能源強度為當前節能的主要途徑仍有較大的空間與潛力。
此外,從數據分析看,1994~2007年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并沒有達到節約能源的目標。特別是,2005年以來,高度依賴能源的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比重仍進一步擴大,助漲了國民經濟整體的能源需求。因此,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將是中國節能的潛在途徑。
由是觀之,面對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以及日趨嚴峻的貿易摩擦與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長期依賴出口以及高能耗產業的增長模式將不得不轉變。從長遠看,加大節能技術及新能源開發的投入力度、調整國民經濟產業結構,逐漸引導經濟向第三產業縱深、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拓展,是實現國家經濟與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證。■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