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者對新產品成長潛力的信心
創業者和競爭者對新產品未來的信心往往是不同的,創業者常常信心高漲,而對手的信心則會有所不同。競爭者的信心越低,他們越不愿意卷入新機會中來;而如果競爭者的信心較高,他們就越積極利用新機會。
在奔騰工業電腦主板案例中,雖然市場對創業者產品的初期需求量小,但中后期需求量則很大,繼通推出產品半年之后,訂單才開始走量。而在決策時,未來需求的成長難以看清,此時,創業者對未來需求的信心十足。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緊隨Intel的步伐就沒錯,Intel推出了奔騰系列,它們也要抓住這個潮流。但相反,競爭者對產品需求潛力的信心不足,其中的研華科技判斷,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不存在對奔騰主機板的市場需求,他們在一個自動化雜志上說,做奔騰是錯誤的。而其他競爭對手也依然在做486電腦主機板產品,未看到新奔騰市場的巨大后勁。
相反,當繼通公司推出14400bps modem時,市場對modem產品的需求量很大,14400bps
modem產品未來的高成長態勢非常明顯,顧客對這種更高速的modem產品有著強烈的渴望。此時,競爭對手自然對這個產品的未來充滿信心,紛紛殺入,形成競爭的紅海。
競爭者對機會的權衡
面對創業者攪動起來的新機會,競爭者會將它與自己的其他機會進行權衡,當其他機會對競爭者的誘惑力更大時,由于競爭者的資源有限,競爭者可能會更積極追逐其他機會。換句話說,競爭者的其他機會對自身越有價值,它們越會消極對待新機會,反之亦然。
繼通推出工業電腦主板之時,工業自動化控制是競爭廠商研華的主要事業,這個領域當時是賣方市場,利潤很好,研華的管理者將重心放在自動化產品的服務與營銷上。而當時競爭者神通電腦的主要利潤來自于工業電腦外的其他PC事業,工業電腦只是一個很小的部門。這種情況下,它們更積極把握這些機會,而消極地追逐新的工業電腦主板機遇。
例如,在面對是否要開發奔騰工業電腦主板時,研華科技遲疑了很長時間。在神通公司,雖然已在開發奔騰工業電腦主板,但開發不受重視,速度非常慢。而14400bps
modem的案例顯示,由于競爭廠商致福和亞旭都是專業modem制造廠商,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機會可追求,因此,當繼通帶頭推出14400bps
modem產品后,他們也積極響應,力圖從中分得一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