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CEO江南春正在完成一場針對“嫉妒”原罪的自我救贖。
近日,這位中國戶外數字傳媒大佬現身上海張江,在盛大舉行的講壇活動中首度披露心跡,與《每日經濟新聞》分享了他對分眾近年來諸多投資的反思。
2008年末,分眾遭遇嚴重危機,這位創始人于去年初出山重新掌舵。這次他選擇了收縮回歸、深耕主業之路。
“原先的諸多收購的目的錯了,是出于嫉妒,是價值觀的錯誤。”他告訴記者。
在放棄了對“性感公司概念”的追逐后,分眾將從醉心資本游戲回到精細經營服務業務本身。分眾未來3年將集中精力實現主業渠道下沉,布局全國三四級市場。
反思“眼紅”
“過去收購公司的問題,表面上是整合不力,實際上是價值觀出了問題”,對于分眾過去數年間“成長的煩惱”,江南春如此表述。略作停頓,江南春更為直白地坦承,“是眼紅別人的高市盈率導致的問題”。
在“懺悔錄”式的自白中,江南春認為分眾此前投資的失敗均源于對“性感概念”追逐中的迷失。
2005年帶領分眾登陸納斯達克之后,江南春對于制造一個偉大的公司躊躇滿志。不過,他提出的“生活圈媒體”概念在境外并無先例,國外投資人對其價值認定尚存疑慮,同時還對基于液晶屏覆蓋率的商業模式能否持續增長持有懷疑。
這就導致分眾出現了 “開花不結果”的現象——利潤頗高,但市盈率不高。
“為什么百度能有好幾十倍的市盈率,而我們只有15倍?”江南春、分眾對此可謂是“又羨慕又嫉妒”。他們很快找到了應對方法——“中國最大的數字媒體集團”的新概念。在這個龐大而絢麗的概念之下,LCD戶外屏幕、互聯網廣告、移動互聯網新媒介……有著近乎無限的擴展性。
江南春當時想的是要做一個“足夠性感”的公司概念,以吸引、討好投資者并博取他們的認同。
于是,分眾開始不斷投資,分眾無線、好耶、艾瑞等等諸多帶有“性感元素”的資產納入了分眾版圖。分眾也曾因此有過一段“歡樂時光”,市值不斷攀升,市盈率也從15倍左右攀至了30倍。
這樣的甜頭充滿誘惑,收購甚至成為分眾緩解增長壓力的方式:當分眾處于市盈率30倍的水平,以6倍溢價收購一家公司以后,可以立即提高每股收益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