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六 “通吃”模式泛濫 產業鏈尚不健全
●“小而全”的“通吃”模式適合數字出版嗎? ●全產業鏈能體現數字出版的價值嗎?
“對于全產業鏈的做法,我有一種深深的恐懼。”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總裁沈浩波如是表示。
全產業鏈卻已經得到國內為數不少數字出版公司的認同。有硬件商搭起了內容平臺,有出版社自制了手持閱讀器,更有公司已經打通上中下游做成了全產業鏈,但全產業鏈真的適合中國的數字出版嗎?
“大家都小而全,所有的人都要自己去做,其實在國外做代理的也就是兩三家,但是在中國恨不得每一個出版公司都要有自己電子書出版宏大的計劃,很多公司投入了好幾年,到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盡管盛大文學也做全產業鏈,但侯小強在論壇上談到,這會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就像我們社會主義剛剛開始建設的時候,所有的都要小而全,我們如果對20年前的中國有所了解的話,其實小而全是很麻煩的。我認為不能產業鏈通吃,我們不能只管自己賺錢,不管別人。”侯小強這樣說。
“一個能夠被盤活起來的產業價值鏈應該是大家都有錢可賺的。”通吃的模式無疑在扼殺其他人賺錢的機會。
陳昕在發言中也談到,對于一個新興的產業來講,在產業的建設上不宜出現單個企業通吃全產業的情況。“美國傳統出版社最大的擔憂是Kindle的電子書商業模式,Kindle推行零售制的模式是:在Kindle上搭建數字出版、網絡發行、終端銷售自有平臺、自有格式和自有設備商,也就是說Kindle是一個企業打通了全產業鏈的一種戰略和模式。一旦Kindle形成壟斷地位,很可能顛覆原有的格局,影響傳統出版社的利益。”陳昕還提到,在2010年9月他曾就此問題向亞馬遜的高層發問,而亞馬遜負責內容的副總裁大衛的回答是:亞馬遜只想賣紙質圖書和電子書,完全沒有進入電子書全產業的打算。“就是亞馬遜也非常清楚,單一企業打通全產業鏈是有問題的。”陳昕這樣總結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