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著其中一款游戲說道:“有幾個還做得不錯,甚至頂峰時期都要趕上我們了,我不怕你模仿,但也要動點腦筋啊,做得品質那么差,當然沒人想玩啦。如果有創新,那我們也挺愿意看見的。”
據了解,目前在ios和Android平臺上,模仿捕魚達人推出的各種名稱不一的游戲已多達40-50款,但因為品質差距較大,真正能夠達到一定用戶規模的只有陳昊芝經營的觸控科技旗下Punchbox工作室開發的“捕魚達人”一款。
不久前,陳昊芝把公司從北三環搬到了位于望京的方恒國際中心,占據一層樓的面積,曾有媒體報道說,這么做是因為這邊的房租比較便宜,雖然捕魚達人為陳昊芝賺了不少錢,但除去成本,他的公司依舊兩袖空空。
聽到這里,陳昊芝笑了笑,“這個不存在了,我的辦公區擴大了4倍,花費自然更多!
至于搬家的原因,陳昊芝站起身,走到整面的落地窗前面,手指向一個方向。
“你過來看看,我正對的是什么地方?”
因為身處20層,順著他的視野望去,幾乎可以看到這一片商務區的全貌,林立的樓宇間燈光閃爍,總有幾個巨大的LOGO特別耀眼。
“你正面看到的那棟樓就是索尼愛立信,北邊是微軟,摩托羅拉中國也在旁邊,廠商關系維護對我們做手機游戲的公司來說還是非常重要。
“你也許會問我,怎么不去中關村,我想說,因為蘋果中國公司在國貿,所以我不會跑去西邊呆著,我不想離它太遠。”
因為太過忙碌,陳昊芝自己的辦公室還沒來得及裝潢,雖然空間很大,但目前只有一張沒有太多設計感但足夠寬大的會議桌,上面零零散散的擺著各種數碼產品,其中很多都還未在國內上市,只要有了新型的產品,他總要第一時間買一個來把玩,他喜歡并且必須要知道這個行業正在發生著什么。
桌上有兩本書,一本是受其合伙人影響拿來閱讀的《圣經》,另一本就是《喬布斯傳》。
蘋果樹如何“搖錢”
與前三月全部依靠分成收入不同,目前捕魚達人的7成收入來源于內置廣告,剩余部分才是與蘋果的分成
得知喬布斯去世后,陳昊芝寫了一封長達3000字的郵件發給公司全體員工,當中一再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一再重復今天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是基于喬布斯在過去10年20年所積累和推動的創新、生態、商業模式。
在所有人看來,蘋果的App Store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環境,讓無數懷揣著夢想的開發團隊擁有了一夜暴富的可能。
可是,在蘋果這棵大樹下,究竟如何實現盈利,卻未必是所有人都想得清楚。
簡單來說,App Store是蘋果公司基于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向iPhone的用戶提供第三方的應用軟件服務,其模式的意義在于為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提供一個方便而又高效的軟件銷售平臺,大大降低了人們進入手機軟件這個領域的門檻,使得應用開發者參與其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以至于其中不少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盈利的問題,每個人都在說“只要有了用戶規模,盈利模式自然會有!
指點傳媒CEO曹彤介紹,目前國內的APP開發創業者獲取收入的渠道主要有三點,一是付費應用帶來的分成收入;二是應用免費,在應用內嵌入廣告,按點擊分成;三是應用免費、應用內收費,如按道具收費等。
陳昊芝介紹,捕魚達人上線后前三個月,未分賬前的總收入達到75萬美金,按照目前通行的“三七分”規則,捕魚達人為觸控科技帶來的收入應約為52.5美金,而截至目前的全部營收,陳昊芝表示不便透露,但與前三月全部依靠分成收入不同,目前捕魚達人的7成收入來源于內置廣告,剩余部分才是與蘋果的分成。
這樣的轉變似乎也更符合業內對于APP開發行業未來發展模式的期許。
分析認為,中國市場對于APP的免費應用程序下載量僅次于美國,但其營收卻遠遠落后,這恰恰反映了付費軟件模式在中國市場中難以推廣的尷尬現狀。
艾瑞咨詢認為,搭建一套以移動廣告為載體的盈利平臺是中國APP當前最好的盈利模式,比如天氣預報型的APP,平臺為其嵌入相關的雨具廣告,從軟件下載量及廣告點擊量再和開發者分成,這樣的盈利模式及其產生的效果也更符合中國用戶的習慣。
風險投資“新寵”
“砸風投的錢做沒有未來的事”也成了一種極為普遍的APP創業團隊生存狀態。資本和泡沫可以推動產業的發展,但踏實做事、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公司才會脫穎而出
盡管盈利模式有待進一步調整和摸索,中國的APP開發創業團隊卻是風險投資當之無愧的新寵,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的雙增長吸引了許多業界大佬入局,它們的推動為產業鏈注入了龐大的資本力量。
李開復在2009年離職谷歌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相對市場格局穩定的PC互聯網端,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把七成以上的項目押寶在了移動應用。
而過去兩年中,經緯創投已投資了五六家App開發企業,經緯創投合伙人萬浩基認為,投資、創業兩方面都覺得還需要提速。
一組可以佐證的數據來自清科研究中心,截至去年12月底,移動互聯網這一行業投資案例數量為23起,16起已披露數據的總投資額高達2.16億美元,平均單筆投資金額近1300萬美元。預計2011年移動互聯網平均單筆投資金額將進一步提升。
而另據了解,在資本爭相分羹移動互聯網盛宴的今天,即使是一些規模很小的創業公司,也能獲得不少投資方的青睞。
有著11位成員的創業團隊杭州格子箱創始人鄭飛科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他的公司已收到包括紅杉資本等在內的6-7家投資方發來的信函,對其產品表示出了濃厚興趣,不過現階段他還并不急于融資,“希望可以找到一家真正了解我們的產品,能為我們的運營提供實際指導和幫助的投資人,再去考慮融資。”
然而面對熱情的風投,像鄭飛科一樣保持冷靜的并不是全部,APP開發者在產品研發成功后,需要承擔的是很大一筆的推廣成本,這些都沒法離開資本的支持,于是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砸風投的錢做沒有未來的事”也成了一種極為普遍的APP創業團隊生存狀態。
正如Frost&Sullivan(中國)公司總裁王煜全所說,資本和泡沫可以推動產業的發展,但踏實做事、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公司才會脫穎而出。
“移動互聯網可能會有超級成功者出來,但99%會失敗”,王煜全如是說。
陳昊芝是1%,下一個會是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