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產品信息泄露企業可用保密手段
在第二屆中韓日化學品法規峰會上,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很多企業在對REACH法規進行注冊及評估時需要提供企業的產品物質信息,而這涉及到企業的機密。“我們十分擔心產品的物質信息會被泄露。”這成為峰會上很多企業擔心的問題。
對此,張霄鵬表示,其實歐盟對企業產品物質信息是可以實行保密的,不過保密是需要付費的,“企業可以付費申請對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 CYE)名稱和商品名稱進行保密”。
張霄鵬建議,企業可以合理的運用規則,用通用名來替代物質的詳細名稱,“這同樣可以起到防止信息泄露的作用”。
評估階段提供高質量卷宗是關鍵
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卷宗提交與公布組的凱文在第二屆中韓日化學品法規峰會上介紹了目前REACH法規的進展情況。據悉,目前企業完成注冊后下一步將進入卷宗評估和物質評估。其中,卷宗是由個體注冊商提供,卷宗評估的要點為社區滾動行動計劃(CoRAP)物質鑒定、鑒定高關注度物質、限制、統一分類和標簽。
凱文表示,企業應提供高質量的卷宗,因為高質量的卷宗可以確保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同時評估可以讓注冊者提供更充分的物質信息,如果卷宗不符合評估要求,會推延企業的評估時間。
關注評估進展報告及時更新卷宗信息
《國際商報》記者了解到,REACH法規的“2011評估進展報告”已在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的官方網站上發布,該官網提供了22種語言,方便各國查閱,報告涉及評估的行動進展情況及常見的錯誤信息。凱文建議所有注冊人及潛在注冊人閱讀這份報告。
通過分析“2011評估進展報告”可以看出,大多數卷宗仍需改善,企業在卷宗里主要是沒有詳細提供物質信息和安全標識符(SID)。對此,凱文建議,注冊人在提交的注冊卷宗中,需要借以實驗分析手段明確物質的識別信息及組分信息;確認物質同一性,需要注意的是所測試的物質需要具有代表性。
在此須提醒對歐出口的企業應實時關注評估進展報告,避免出現常規錯誤;同時,企業應及時更新卷宗,不要等到收到ECHA的決議草案才行動,當產品有新危害性物質或新噸位的變化,注冊人都要及時更新卷宗。“現在ECHA對卷宗是采取抽檢的方式,這帶有一定的機遇性,但是未來我們會進行更多的卷宗評估,這也是REACH法規下一步的發展趨勢。”凱文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