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私營企業應把握時機、調整觀念、重組資源、
從近幾年私營企業的發展經驗來看,產權單一或純粹家族式的私營企業可能并非最好的產權類型選擇。將社會原有的資源組合和產權類型根據當前改革形勢要求進行重組,以形成更好的資源配置,可能是私營企業發展阻力更小、效果更佳、操作更容易的方案選擇。當前,私營企業應認真總結自改革開放以來恢復與發展的成功經驗與不足,調整產權構成觀念和經營利益分配觀念,理順關系,重組資源,完善經營,爭取在發展上實現由簡單數量增加到綜合實力增強的本質性變化。。
(一) 讓渡利益、爭取增量財富
私營企業應注意適時獲取合理產權、以爭取財富增量為目標。應該說,相當一部分“假集體”企業前期的快速發展得力于改革政策引導和地方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意味著私營企業的經營者在資金投入較少或沒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利用其人力資本投入對企業發展起到了主要作用,應予以承認。因此,目前來看,“假集體”企業各方都強調自身的投入而要求全部產權、互不讓步、因而影響企業下一步發展的作法是極不明智的。積極協商、理順各自產權關系,相互適當讓渡部分產權或經營收益,共同追求增量財富才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建議采取以下具體作法:
1.盡快“摘帽”,解決后顧之憂。對實際由經營者個人創辦的“假集體”企業,經營者要認識到當年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品牌效應和行業準入優勢對企業發展確有實際幫助,為避免無謂地拖延時間、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發展,可采用適當讓渡當初政策性收益的做法,處理好與當地主管部門的關系,爭取盡快摘去“紅帽子”,將創業者和相關部門的后顧之憂一并解決.
2.重新登記、明晰產權。合資創辦的“假集體”企業,各方可以按當年約定的產權比例盡快按股份制形式對企業進行重新登記,明晰各自的產權,理順投資與利益分配的關系。如經營者仍感覺有潛在的約束性壓力,可能導致企業在經營中難以自主決策,放不開經營手腳,也可在重新登記后,請權威評估機構對企業作出價值評估,根據估值向有關部門要求收購對方股份或出讓己方股份,以盡可能使自己和企業的權益和發展都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
3.合理劃分、盡快理順產權關系。以無形資產組合形式起步的“假集體”,不僅要依靠當年的法律憑據,更要借助當時的事實依據來明確產權歸屬問題。在界定企業產權關系時不能搞一風吹,不要總考慮片面的將企業產權全部劃歸于某一方。各方應實事求是地分析當時企業起步所依靠的必要條件,并承認人力資本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作用,據以合理劃分企業產權,爭取盡快將企業產權關系理順,著眼于企業今后的規范經營和長遠發展,共同爭取未來的增量財富。
(二) 重組資源,加快發展
當前,國有企業改制和行業退出為私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好的資源和機會,私營企業應把握機會,積極參與整合優質資源,促使企業加速發展。
1. 注意吸納優質資源、借力發展。國有企業從某些行業退出的時機特別值得私營企業珍惜。已達到一定經營規模、希望在業內牢固確立領先地位、不斷謀求競爭優勢的私營企業,可應用兼并或收購的方式, 及時吸納部分國有企業的優質資源、稀釋個人及家族成員的產權比例, 實現借力發展、增速發展。加快企業步入成型期和成熟期的步伐。
2.讓渡部分產權、積極引進人力資源。企業應特別關注所處行業內高級人才的動態,適時讓渡部分股權以利引進稀缺的外部人力資源。企業可借鑒國家對外開放、引進國外成功經營管理經驗的作法,通過吸納他人的資源與經驗,完善企業的技術能力和經營條件,并克服由于個人條件或家庭成員素質局限而出現的經營視野狹小、經營區域較窄的問題,迅速實現企業經營規模擴大、總體實力增強的目標。
3.形成資源配置優勢,增強企業競爭實力。中國已經“入世”,所有市場經營主體都不能僅僅滿足于以往與國內競爭對手的對抗。要考慮到外國資本已開始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實力和更豐富的經營經驗進軍中國市場,國內私營企業不僅面對著正在改制轉軌的國有企業,也同時面對著機制更加靈活、資本更加雄厚、具有更豐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經驗的跨國企業。私營企業如能夠借助當前國企改制和自某些行業退出的機會。首先爭取形成資源配置優勢并完成市場拓展目標,進而達到業內總體規模占優,綜合實力占優,市場占有率占優的目的,最終形成與國內、外潛在競爭對手比較而毫不遜色的競爭實力,必將推動私營企業在發展上產生由量的擴展到質的飛躍的本質性變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