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撥中國企業國際化
《經理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如何讓領導力與實踐更好地結合?中國職業經理人如何獲得國際化的領導力?
包銘心:領導力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情況做出相應的對策,有的需要以身作則,有的則需要通過管理方法,有的需要不同渠道,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中國經濟的發展讓中國人越來越關注領導力,原來小作坊式的民營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越來越需要規范化、國際化,對領導力產生新的要求。領導力通過現代化領導力工具的運用才能更好地實現,比如目標管理,放權和區域化管理等。
原來公司結構圖都是一個方塊,管理者把自己的方塊做好就可以了。現在的企業很多都是跨行業的,管理者不僅要掌握經營、市場營銷、組織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等知識,很多方面都要跨企業,甚至跨領域、跨行業,需要跳出一個純粹的、傳統的、純行業的領域來看。讓職業經理人通過接觸不同的部門,設身處地地在各種行業和各種角色里都有親身感受,達到培養跨企業領導力的效果。
《經理人》:您曾擔任毅偉商學院主管研究的副院長,中國商學院如何讓中國企業的領導者獲得國際化的能力?
包銘心: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商學院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100多家。中國有很廣闊的MBA教學市場,中國商學院在過去十年走過的路可能超過了西方商學院四五十年走過的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國就像個大試驗場,產生了很多商業新事物,中國的商學院也產生了很多新案例、新理念。同時,中國商學院也存在著經濟學教授占比過大、案例教學不夠、國際學生太少、專業特色不鮮明等問題。
中國商學院要學習國外先進成熟的教學和研究方法,多研究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模式,做好有中國特色的案例教學。另外中國的企業也應以知識更新程度和競爭力為標準錄用人才,而非僅看獲得什么樣的學位。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管理人才。
《經理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亞洲大型企業都喜歡內部培養人才,中國企業是否可以借鑒GE的內部培養模式實現國際化管理人才的培養?
包銘心:中國跟美國有所不同,美國GE是一個管理模式,寶潔是一個模式,花旗銀行又是一種模式,因為這些企業是處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多種多樣的。我并不主張中國企業內部培養高管,中國企業高管內部培養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國有企業都是國資委模式,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都是一個模式。中國的高管只靠這一種模式來培養是不夠的,應該多元化地培養,包括從市場引入、海外聘請等。GE之所以成功培養了大量Cye CEO,是因為GE是在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環境下,中國企業還是在一個存在計劃經濟色彩的環境下。如果中國企業處在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環境,公司內部培養就起作用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