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段位的競爭
說完了競爭的亂象,當我們再來看什么是高段位的競爭時,可以通過企業競爭的三個層次來剖析:三流的企業比價格,二流的企業比品牌,一流的企業是標準的制定者。比如海爾擁有專利的熱水器防電墻技術已經成為熱水器的標配。雖然海爾不是第一個發明者,但是它卻做出了標準,適應了消費者的需求,這是一種隱形的壟斷。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是一個楷模,是兩者的競爭共同把可樂這個市場做大。兩者在競爭中,不純粹是價格的競爭,而是品牌的競爭,體現在各自品牌的訴求上,給消費者的感覺是喝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精神體驗。百事的定位是“新一代”,它的營銷給人以活力、創新的印象。這個定位讓可口可樂很難受。從兩家公司的文化來看,可口可樂人員比百事可樂的穩定,系統也更強健。而百事可樂強調創新,人員流動也大。不同的公司文化也與各自的品牌定位相互契合,一個強調經典,一個強調年輕有創意,各走各的路,卻是在競爭中不斷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消費者因為懷有對品牌不同的信仰而喝,而不是單因為價格便宜而喝。
競爭中的大小之爭
再說到競爭中“大吃小”的問題。不斷地有小公司在叫,剛起步時就被大企業抄襲了同樣的模式,把自己逼入死角。看似大吃小,但其實大未必能吃得了小。當年騰訊也想做與淘寶一樣的商業模式,但沒有做成功,因為它沒有淘寶那樣的商業基因。如果一家小公司被大企業說滅就滅掉,這說明它本身的業務模式并沒有描述中的那么強大。有大企業在前,可以逼著新進者研發更好的產品,想出更好的商業模式,在一個全新的市場進行開拓。而反過來說,再大的企業也有其弱點,比如QQ在安全系統上就沒有金山做得好。
小米手機是在蘋果、三星的夾縫中崛起的,它找到了一個利基市場。這個利基市場就在于,雖然iPhone是一二線市場的“街機”,但是在三四線城市由于蘋果手機價格高,人們普遍收入有限,而時尚的年輕人又都想擁有一部與蘋果功能類似的手機,甚至在一二線城市那些收入不高的人也正好是小米手機的目標群體,就在這樣的一個利基市場中,抓住了這幾個關鍵點,小米跑贏了。在小米跑贏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小米的靈魂人物雷軍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把“喬布斯”扮演得很好:手法與喬布斯類似,借助于網絡上口碑聚眾的力量,采用宣傳、鼓動、饑餓營銷的手法,把小米做成中國最像蘋果的公司。這就是以小博大、差異化競爭帶來的收獲。
競爭法則:
隨著中產階級消費力量的壯大,在廉價商品和奢侈品之間出現了一種新的消費模式叫趨優消費——消費者甘愿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更好的產品或服務。這就需要廠商能夠樹立自己的品牌,而不單純以價格論英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