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企業是物質的,企業是金錢的。但能否把這物質金錢的企業轉換成精神的、理念的、價值觀的和使命感的團隊是區分不同企業的第四道分水嶺。這道分水嶺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是根植于企業經營之中的,它也不是在企業成長的某個階段上才出現的,個體與組織、理想與現實、精神與物質能否在企業中得到良好平衡并形成廣泛認同的文化則是在企業從小團隊走向大組織過程中可否保持不竭動力的核心。這個分水嶺分開了機械擴張和有機成長,在這道分水嶺之后,企業的活力、持續性、創造力都不同。
第五道分水嶺是看企業有無持續的探索、創新、創造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是企業產生時所被賦予的基本功能,前面的四道分水嶺已把企業區分開了很多,但企業的創新優化不斷提升產品的能力如何會把企業在競爭中徹底分開。持續創新的企業具有更高的市場敏感性、系統協調性、產品的前瞻性、研發的持續性。
在第五道分水嶺以后,不同選擇的企業可以拉開很大距離,具備了這種能力的企業會不斷再造提升自己,在市場上充滿生氣和競爭力,否則企業很快會被別人超越甚至危及生命。
前面的分水嶺,一道道過來,越往前走,企業規模越大,管理難度也越高,企業的組織架構也越復雜。這時的大企業能協同嗎?企業上下是一體的嗎?企業的力量是集中的還是分成了各自為政的小個體?企業所謂規模帶來的力量在內耗中浪費了多少?很多企業資產增加了不少,可市場競爭力沒有提高,成本沒有因為規模效應而降低,質量沒有因為設備好了而改善,企業的上下游并不能有機協同去服務客戶,企業的各種不同職能也難以有效配合去完成任務。這是所謂大企業經常出現的問題,能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形成了企業進程中的第六道分水嶺。
這道分水嶺就是要看企業能否在架構、制度、文化上讓企業形成整體,讓客戶感受到益處。從過往經驗來看,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大企業也長久不了,還不如小企業。
第七道分水嶺是企業與社會的關系定位。
在社會中被公眾認為是很崇高的事業的公司在經營上也較容易成功。與社會發展的趨勢相吻合,與公眾的渴求相吻合,不僅從市場出發,也從社會關愛出發,引領改造一個產業,從而使公眾得益,公司也得到發展。這第七道分水嶺讓前面六道分水嶺取得的成績有了升華,也讓企業與社會融為一體,成為了持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高尚力量。
如果這七道分水嶺是張地形圖,你現在處于什么位置?你又正在往哪里走?【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