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六大服務重點
無數的經驗教訓和危機告訴我們,如果離開實體經濟,金融業的發展便會走上彎路、歪路。中國金融業要繼續推進創新發展,就要汲取經驗教訓。金融創新只有堅持為實體經濟服務,才不會走偏。在中國當前的宏觀背景下,金融業要著力為以下產業和領域提供服務。
一是要為制造業服務。中國現在是,將來也還會是制造業大國。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中國制造業在上游缺少資源,在下游缺乏品牌。而發展這兩端都需要金融業的支持,上游需要債券市場的支持,下游的品牌建設則需靠金融業加強對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支持。亞洲正在形成垂直的產業供應鏈,但中國尚未形成垂直的金融供應鏈,目前金融業對制造業的服務主要偏重于中間的生產過程,沒有覆蓋整個上下游鏈條。而沒有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條,中國的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就不可能維持。所以,金融業支持制造業,打造完整產業鏈,有很多事情可做。應該支持的對象也不僅局限于國有企業,還包括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等Cye.com.cn。
二是要支持農業和農村。中國同時還是農業大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目前的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元,廣大的農村農民收入依然很低。如果金融業不服務于農業,不將農村和農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中國就不可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但農業與制造業不同,它需要微型、中型的,反周期的服務,這涉及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服務系統。如何讓農民享受金融的便利,更有效地進行生產,這是金融業普遍面臨的很大問題。
第三,金融業要為服務業服務。中國需要改變增長模式,從出口、投資拉動增長模式轉向以內需為主的增長模式。如何擴大內需?負面的教訓來自全球金融危機,即擴大內需不能靠政府借債刺激經濟,因為高債務水平是不可持續的。同時,危機也證明,靠借貸支持的消費模式也是不可持續的。正面的經驗則表明,轉變增長模式需要將發展重心從制造業逐漸轉向服務業。如此就能夠增加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才能走向以內需為主、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
第四,金融業要為城市化服務。城市化不等于樓市化,城市化最根本的問題是城市給居民提供城市性的服務,包括水、電、交通、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這些服務的特點是它的投資、經營周期比較長,利潤比較薄但穩定。這也需要一個完全不同于普通企業貸款的公共事業金融服務體系。
第五,金融業要為老齡化服務。中國面臨著老齡化,尤其是未富先老的嚴峻挑戰。如何使居民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把居民儲蓄變成有效資產并使之增值,用這些儲備的金融資產為未來的老齡化做好準備,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誰來做這事?金融業。金融業需要把居民的儲蓄經營管理好,使得今天的儲蓄在未來能得到很好的回報,使得居民能在將來過上很好的老年生活。
最后,金融業還要建起金融防火墻,維護中國經濟安全,阻止外界的金融沖擊和危機沖擊。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開放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是一個完全在國際體系中生存和發展的經濟體。我們的研究發現,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外部沖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大概是30%;危機后,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外部影響系數已升至65%。在此情況下,中國的金融業就必須在國內國際之間建立起安全的防火墻,防止外部沖擊,維護中國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