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改革國企才能更公開更透明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反復強調,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而國有企業改革,如果能夠改出效果、改出水平、改出質量,不僅能夠釋放巨大紅利,而且能夠直接對其他方面的改革形成強大的帶動力和推動力,使各項改革的紅利都得到充分釋放。
面對國企暴露的種種問題,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表示,國企應該比上市公司更公開、更透明。這個“更公開”、“更透明”如何實現,辦法也只有一個,就是改革。
對國企如何改革的問題,中國社會各方面也是意見不一、觀點紛雜。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就一直堅持,應當讓國企全面私有化。這當然是不可取、也不現實的。在政體不可能根本改變的情況下,這樣做的結果,只會更加糟糕、更加危險。前蘇聯以及東歐國家的教訓,中國是必須充分吸取的。
但是,螺絲殼中做道場,對國企的改革,如果只停留于小打小鬧、小動小改,也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特別是壟斷國企,必須走根本性的變革之路,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對國企來一次體制和機制方面的變革,能放給市場的放給市場,能通過市場方式解決的通過市場方式解決,能不由政府主導的堅決不由政府主導。
一方面,將民營資本的“活泥鰍”大量輸放到國有企業當中,特別是國有高度壟斷的領域之中,將國有企業這團死水攪活,達到根治“國企病”的目的;另一方面,政府不要再成為國有企業的“保護傘”,不要再為國有企業的病菌繁殖提供土壤和營養,為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市場經濟主體創造環境、制定規則、完善秩序,而不是制造不公平。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不要再用行政手段對國有企業實施管理,尤其是經營者的選配,應當充分交給市場,讓市場來決定,而不是政府來任命。
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和約束機制,更多的讓社會來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讓市場來對國有企業的運行、管理和運作進行監管,讓國有企業不再圍著政府轉,而是圍著市場轉、圍著社會輿論與公眾轉。同樣是國有企業,新加坡的淡馬錫能夠十分規范地運行與管理,為什么中國的國有企業就不能呢?
總之,中國國有企業不是不能搞好,也不是沒有規范的辦法,而是沒有找到病根,沒有對癥下藥。這其中,政府的不開明、不放權,是最主要的病根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