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提高生產率方面的能力
成功提高生產率必須改變業務的運營方式。關鍵在于針對以下三個問題發展適當的能力:
提高勞動生產率:
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必須確保升級相關技術,使整條供應鏈的運營效率最大化,并通過恰當的激勵提高員工積極性。
改善投資回報:
過度投資是普遍的經濟現象。對于那些過去依靠低利率信貸和現成外商投資的企業,如今在投資時應該更具針對性,因為過去的那些融資優勢正在逐漸衰退。
保證質量和安全性:
隨著中國消費者變得更加富有,他們對于質量和安全的要求也將上升到國際水平。成本固然重要,但是企業應該認識到當市場成熟時,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期望值也會上升。
中國企業的運營實踐
基于安永在全球和CYE中國的咨詢服務經驗,全面定義了30項核心業務和運營實踐,進而將其劃分為六個主要競爭領域,涵蓋從流程改進到技術支持的整體戰略領域。簡而言之,這些運營實踐是企業改善運營效率和提高生產率的關鍵杠桿。
按企業所有制分布進行比較
本土企業依舊落后,但差距正在縮小。
外資企業在運營實踐方面的表現仍然勝過國內同行,但差距并不十分明顯。事實上超過1/4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認為,其在整體運營效率方面至少與外資企業的平均水平持平,甚至更優。

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我們認為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在過去10年中,國內企業不斷趕超,在某種程度上縮小了運營實踐水平在不同企業間的差距,并實現 趨同。許多國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已經發展到有能力引進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哪怕像輕工業這樣的出口導向型行業,也在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受益匪 淺。隨著管理人員和員工在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流動,知識的轉移變得簡單而普遍。
按行業分布進行比較
從運營實踐的角度出發,表現最好的是高端行業,例如金融服務業和電信業。另外還包括高競爭性行業,如工業品制造商他們就不得不盡最大努力提高運營效率。
平均而言國有企業主導的行業在運營實踐方面的表現較為遜色。這些行業包括原材料和公共事業,而消費者服務行業的總體表現更遜一籌。因此對于整體經濟而言,在上述行業中以提高生產率為目標進行運營改進將會受益良多。
各行業內部的運營績效也千差萬別,這意味著落后企業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其中在消費品行業和醫療保健行業中,排名前10%和倒數10% 的企業在運營績效上的差距最大,這也可能從另一方面反映出近期在上述行業頻繁涌現新公司的原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