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小企業,通常特點是產品或服務品種單一或較少,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組織結構相對簡單,管理方式較為單一,人員素質相對不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容易處于劣勢。
截止2012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達4200多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貢獻GDP的58.5%,貢獻外貿出口額的68.3%,貢獻稅收的52.2%,解決超過80%的就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總體競爭力弱、管理水平低、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等問題依然突出。
根據賽迪經略《2013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健康度藍皮書》,2012年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健康度指數為61.1,水平偏低,總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中基礎管理健康度指數為63.1,而戰略管理健康度指數僅為56.5。所謂戰略管理評價,是對企業的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執行評估與調整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評價;而基礎管理評價則是對企業的組織管理、制度體系、流程體系、人力資源管理、目標與計劃管理、經營績效管理等進行綜合評價。
調研發現,在戰略管理中存在全局意識不強,規劃執行不到位,評估機制缺失等問題;在基礎管理中存在職責不明確,權責不匹配,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應用水平低,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滯后等問題。
從不同維度來看,企業的管理健康度水平差異較大。從企業屬性來看,外資企業管理流程規范,私營企業管理模式粗放。從區域分布來看,呈現“東中西遞減”態勢,東部地區企業管理體系較為完善,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后。從企業規模來看,健康度水平與企業規模存在“正相關”,企業規模越大,內部管理越規范。從成長階段來看,呈“兩頭低、中間高”的特點,成立6-9年、處于快速成長期的企業健康度水平最高。從行業分布來看,“高精尖”行業普遍高于傳統行業。
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往往僅能關注企業短期利益,忽視或無暇顧及長遠利益。中小企業有沒有必要進行戰略管理?戰略管理能否幫助企業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中小企業戰略管理如何開展、如何有效落地?
五種戰略選擇
對此,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充分重視戰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須摒棄“大而全”的思想,結合中小企業實際,掌握關鍵成功因素,制定精簡的“小戰略”,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具體來講,中小企業有以下選擇途徑:
1、填補戰略
中小企業普遍勢單力薄、競爭力弱,難以與大企業進行直接競爭和抗衡,參與市場競爭時應揚長避短、避實就虛,選擇和填補大企業忽視的區域、細分市場等,為自身的發展壯大尋求必要的空間和時間。
山西南風集團奇強洗衣粉的發展戰略首先是確定產品定位,選擇國內外大型企業忽視的農村市場,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取得全國產銷量第一的業績。
2、借勢戰略
中小企業在發展前期的“借力借勢”戰略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尤為重要。大型企業往往具有品牌優勢和可靠的市場地位,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或服務,與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問題合作,促進自身快速成長。
溫州虹橋鎮的中小企業之所以獲得迅速發展,是因為它們首先以32家上等級、上規模的全國股份制大企業為“龍頭”,采取“委托加工、協議加工、參股合資”的方法,和大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加工配套服務關系,拉動了虹橋鎮350家小企業聯動發展,使虹橋鎮成為浙江耀眼的明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