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商的商機
毫無疑問,設備商面對的商機是最大的,生產企業、印刷包裝企業會根據不同需求選購可變條碼噴印機、激光打印機、熱轉印打印機、數碼印刷機等,價格從十幾萬到幾百萬元不等,設備商的身影頻繁見諸大大小小的電子監管碼推介會上,他們大都在2007年底就開始加強銷售,也如愿迎接到“很多客戶前來接洽”。
票據印刷企業的商機
面對電子監管碼,已經掌握可變印刷技術和保密數據管理經驗的票據印刷企業躍躍欲試。2007年全國實現賦碼的產品中,約有37%~42%采取了貼標的方式,正如一家票據印刷企業負責人所計算的:“若讓每個企業生產100億枚統一的電子監管碼標簽,每個標簽賣2分錢,企業就有2億元的收益。”這對正在面臨“僧多粥少”局面的票據印刷企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是隨著在電子監管碼的市場里涉水漸深,大家對“商機”的理解也有了疑問。“有人說這對票據印刷企業是一個機會,我看他們是沒吃透才會說這種話。”一位老總直言不諱地指出。就連設備銷售人員也說,“我個人認為,票據企業不適合干這個。他們和監管碼唯一的契合點就是有號碼的管理和條碼打印設備,但從印刷方式、管理方式、業務范圍等方面看,他們都不適合做監管碼,除非是既有票據又有包裝的綜合性企業”。
而且,如果真的想在電子監管碼領域有大作為,就意味著票據印刷企業轉型到一個全新領域,但有專家提醒切莫貿然行動,“票據印刷企業要進入包裝印刷領域,須謹慎考慮,而進入不干膠印刷領域較為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