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概念
作為沃爾沃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美國的經濟正處于緩慢的復蘇期,很難為李書福治下的沃爾沃及時帶來可觀的銷量增長。根據商業咨詢公司AlixPartners 8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70%的美國人認為與經濟衰退最嚴重時相比,個人經濟狀況沒什么改善,甚至更差。83%的被訪問者指出,未來12個月內他們在非必需品方面的消費水平將保持不變或更少。對于期待美國市場需求復蘇的沃爾沃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今年上半年沃爾沃的美國銷量同比下滑5.2%,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這點。
如果情況繼續惡化,李書福甚至還需繼續為沃爾沃注入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以維持運營。要知道,汽車稱得上是這個星球上燒錢最快的生意。曾在金融危機期間獲得美國政府數十億美元資助的通用汽車,不是仍在短期內陷入破產保護嗎?
另一方面,李書福說服福特相信自己能夠帶領沃爾沃走出低谷的中國概念,短期內還無法落實。除了修建工廠需投入大筆資金外,截至本文發稿時,沃爾沃方面仍未宣布確定中國工廠的選址。按行業平均水平,工廠投建至量產至少需要1年時間。在這期間,沃爾沃在華的現有業務很難實現飛越。目前,福特在華合資公司長安福特馬自達生產沃爾沃S80L和S40兩款轎車。根據J.D. Power亞太公司的數據,包括進口車在內,今年上半年沃爾沃在華總銷量增幅高達70%,但也僅有1.5萬輛的銷量。相比之下,奧迪上半年在華銷量已超過10萬輛。
按李書福此前公布的計劃,沃爾沃預計在2011年實現盈利。這意味著,在沃爾沃國產之前就能實現盈利—這如何可能?
“如何做到扭虧為盈,迅速形成強大競爭力和強勁的競爭力。我們想了很多,沃爾沃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規模太小,但它的研發投入我猜測跟奔馳、寶馬是差不多的。每輛車的成本較高,因此就虧錢。”關于如何能夠迅速將沃爾沃扭虧為盈,李書福向《環球企業家》解釋道:“我們要想辦法把這些技術充分發揮的同時擴大銷量。每一輛車成本下降,利潤就出現了。”
李書福的回答傳遞出其盈利計劃中最重要的一條—降低成本。與一度巨額虧損的時期相比,如今沃爾沃的員工數量從之前的2.64萬人,降至如今的1.9萬人。最初的人力規模是福特準備Cye.com.cn將產量提升至60萬輛準備的,隨后的金融危機迫使福特將產量降至40萬輛,并相應裁掉多余員工。因此,同樣是30多萬輛汽車的產量,李書福接手后的沃爾沃勞動力成本大幅下降。考慮到退休、病退等自然減員,預計2011年沃爾沃員工總數將降至1.8萬人。
在保持各自獨立運營的前提下,李書福未來將會利用吉利集團現有的資源,支持沃爾沃進行低成本研發。“從研發的角度,我們更多的是尋求兩個企業之間的一種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在能力允許和沃爾沃有這種需求的情況下,能夠提供給他們低成本的研發支持。”吉利集團負責研發的副總裁趙福全告訴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