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巴、易購的暢想
國美已經在電子商務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彭亮告訴本刊記者,庫巴購物網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目前還處于低價快捷階段。利用低價、方便的購物體驗吸引大量的用戶。在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進入庫巴網的第二階段:反向定制。
現在的購物模式相當于單行道,企業的設計人員在做過或沒做過市場調研后,設計研發出一款產品,經過企業管理層的認可進行批量生產,并不能實現對消費者個性化的追求,消費者的需求實際上并沒有被滿足。
而反向定制可以由消費者提出產品需求,由庫巴網向企業提供定制,再返還給消費者,真正實現對消費者個性化的精確滿足。
盡管時間成本會大大增加,但彭亮認為這種模式是可以期待的。為了滿足需求消費者是愿意花這些時間的,同時企業并不要大幅度調整生產線,僅需微調即可。
相比起國美對新模式的探索,端木清言告訴本刊記者:“蘇寧易購現在仍處于摸索階段,但是其會員制的力量不容小覷。” 此外,張近東在五年前暢想的網購新模式,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張近東曾經這么設計未來的蘇寧易購:在新建的徐莊總部基地規劃出一棟樓,區隔出一個一個格子間。這些格子間的作用便是直播室,制作產品節目。他的思路是將電視購物的表現方式嫁接到網購平臺,從而將現行的網頁網購升級為網視網購。
端木輕言表示,這一戰略思想目前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一旦這種模式推出,家電網購的現場體驗感將進一步增強,再結合3D影像技術,網上購物與店面購物在體驗感方面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家電網購完全有可能成為與實體購物并行的第二種購物方式。
誰是最終對手?
平臺之爭,資源之爭,使得國美和蘇寧自己就是各自的對手。而京東的強大,也讓國美蘇寧不能小覷。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商城發展的是很快,但還不足以威脅國美和蘇寧,“美蘇”的策略也不會為京東商城而改變。雖然京東銷售規模達到100億元,但也僅僅是國美和蘇寧的一小部分。而且京東商城在家電品類上僅有幾十億元的規模,根本不能對國美和蘇寧這種全國大型連鎖企業造成威脅。
劉強東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11年京東的目標是IT產品(主要為筆記本、DIY配件)85億,手機和數碼約60億,大家電50億左右,小家電25億,日用百貨35-40億。
端木清言也認為,國美、庫巴、蘇寧易購完全沒有必要把京東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而應該在戰略上高度重視淘寶電器城的模式及發展狀況,為數眾多的地方家電商已經通過開設淘寶店的方式加入了淘寶電器城平臺。
他還說,短期內三者也許會成為家電網購市場上引人注目的三只小熊。但長期來看,庫巴、易購、京東加在一起也未必是一個淘寶電器城的對手。
家電網購的未來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電子商務還是在摸索階段,但現在正處于一個轉型期,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端木清言表示,家電渠道商的虛實雙棲模式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現階段還不能做出作出家電渠道商自建網購平臺失敗的結論。日本山田電機、淀橋相機、美國的百思買,英國的DSG,家電渠道自建的網購平臺都需要經歷一個較長期的培育過程。但假以時日,其線上線下的互補優勢必將顯現出來,而專業家電網購商在供應商上游資源整合、物流配送成本等方面的劣勢,也將越來越明顯。
他認為,家電網購商有兩個出路:轉型綜合網購商,彌補家電“高運營成本,低利潤回報”的不足;繼續燒錢,不斷炒作,爭取買個好價錢。
但彭亮認為家電網購燒錢是自取滅亡。他說,庫巴經營其他商品可以燒錢,但家電具有特殊的一面。大型家電企業都是上百億的規模,美的、海爾已經達到千億。一個B2C網站燒2億元已經很多,但能對企業有多少提高?
至于家電網購的價格戰,端木清言認為并不足取。他說,專業家電網購商堅持價格戰,絕對是“腹中苦不足與外人道哉的強作歡顏”之論。如果網購商仍然效仿互聯網泡沫時代網絡商的做法,那么他們將死的更慘。
所謂實體店的店面成本,人力成本等,在現行制造商買單制的框架下,基本上已經消化,在最終賣價構成中所占比例不超過10%;而家電網購商為了降價而降價,動輒低于實體店價格3-4成的做法,無疑是錯誤判斷并高估對手成本,犧牲合理利潤的不理智之舉。
事實上,如果沒有風投的介入,家電網購商根本無法支撐到今天。而一旦外部資金收緊,很多家電網購商將面臨債臺高筑,猝然死亡的高度風險。從而這一點而言,表面風光的家電網購商們,早轉型可能還有機會,早賣掉可能還能賣個好價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