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來了
“如果不做這個項目,那什么都不要做了。” 34歲的林東牛氣十足。
牛氣來自于,暢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把銀行系統納入商業模式的差旅服務公司。美國最大的差旅服務公司美國運通也尚未做到這一點。
差旅市場的空間有多大?即使是已上市的攜程也只占到了3%的市場份額。而暢翔網從企業的角度切入,如果每家企業每年支出的差旅費平均按30萬元算,100萬家企業就有3000億元的市場!
再加上來自杭州市政府600萬元的創業引導基金,凱鵬華盈和清科創投的3000萬美元聯合投資,以及上海復星集團、工商銀行、阿里巴巴、吉利汽車、華立集團、軟銀創投、杭州財政局等眾多知名企事業單位簽約客戶,想沒底氣都難。
林東的目標是,兩年后實現IPO,打造全球差旅管理第一網。
《福布斯》2008年第一期大篇幅報道了林東和暢翔網,報道說“暢翔改變了中國差旅管理模式,正在推動一場差旅革命。”巧合的是,該雜志七年前曾對杭州的另一家企業進行過大幅報道,這家企業就是阿里巴巴。
但是,情節就是如此富有戲劇性。暢翔網的輝煌,仿佛是在突然間就成為追憶。
2007年下半年,該商業模式遭遇阻礙。企業不愿將自己的銀行賬戶向暢翔網開放,酒店也要求現金結算。林東只好自己為暢翔網先墊資,月底再與企業結算。
頻頻墊資,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壞賬風險驟然上升。到2007年底,資金鏈接近斷裂。直到2008年3月,暢翔網與浙江省工商銀行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由企業或個人按信用透支差旅費用,再與銀行結算。
銀行的介入讓暢翔網躲過了一劫,并正式將銀行納入其商業模式。
然而就在簽約注資后4個月,2008年10月,有人曝料,凱鵬華盈已停止向暢翔科技注資,企業員工一下裁掉1800人,僅剩200人。
其實,暢翔網員工最多的時候也只有300多人。
謠言雖然有些夸大,但暢翔網經營不善卻是事實。投資人早在2008年底因不滿林東的經營表現,已讓他逐漸淡出日常管理。最后,凱鵬華盈只投給暢翔500萬美元,清科投了多少沒有公開。而據林東講,連杭州政府的引導基金最后也沒有到位。
喧囂一時的暢翔網、林東獨創的這個堪稱“完美”的商業模式,為何這么快就淪為“杭州企業家圈子里的一個笑話”?
深水區:誰動了誰的奶酪?
現實沒有林東想象的那么好。暢翔敗走麥城的原因,出在商業模式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