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企業模式就是改變一個企業在產業鏈的位置和充當的角色,也就是說,改變其價值定義中 “造”和“買”(make or buy)的搭配,一部分由自身創造(make),其他由合作者提供(buy)。一般而言,企業的這種變化是通過垂直整合策略(vertical integration)或出售及外包(outsourcing)來實現。如谷歌在意識到大眾對信息的獲得已從桌面平臺向移動平臺轉移,自身僅作為桌面平臺搜索引擎會逐漸喪失競爭力,就實施垂直整合,大手筆收購摩托羅拉手機和安卓移動平臺操作系統,進入移動平臺領域,從而改變了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及商業模式,由軟變硬。IBM也是如此。它在1990年代初期意識到個人電腦產業無利可尋,即出售此業務,并進入IT服務和咨詢業,同時擴展它的軟件部門,一舉改變了它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和它原有的商業模式,由硬變軟。甲骨文(Oracle),禮來(Eli Lilly),香港利豐和即將推出智能手機的Facebook等都是采取這種思路進行商業模式創新。
改變產業模式是最激進的一種商業模式創新,它要求一個企業重新定義本產業,進入或創造一個新產業。如IBM通過推動智能星球計劃(Smart Planet Initiative)和云計算。它重新整合資源,進入新領域并創造新產業,如商業運營外包服務(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和綜合商業變革服務(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ervices)等,力求成為企業總體Cye商務運作的大管家。亞馬遜也是如此。它正在進行的商業模式創新向產業鏈后方延伸,為各類商業用戶提供如物流和信息技術管理的商務運作支持服務(Business Infrastructure Services),并向它們開放自身的20個全球貨物配發中心,并大力進入云計算領域,成為提供相關平臺、軟件和服務的領袖。其他如高盛(Goldman Sachs),富士(Fuji)和印度大企業集團Bharti Airtel等都在進行這類的商業模式創新。
第四種方法是改變技術模式。正如產品創新往往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最主要驅動力,技術變革也是如此。企業可以通過引進激進型技術來主導自身的商業模式創新,如當年眾多企業利用互聯網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當今,最具潛力的技術是云計算,它能提供諸多嶄新的用戶價值,從而提供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契機。另一項重大的技術革新是3-D打印技術。如果一旦成熟并能商業化,它將幫助諸多企業進行深度商業模式創新。如汽車企業可用此技術替代傳統生產線來打印零件,甚至可采用戴爾的直銷模式,讓用戶在網上訂貨,并在靠近用戶的場所將所需汽車打印出來!
當然,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商業模式創新需要企業對自身的經營方式、用戶需求、產業特征及宏觀技術環境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這才是成功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前提條件,也是最困難之處。(作者系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企業戰略和營銷系講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