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曾創辦手機網絡游戲、手機閱讀和互動營銷公司的移動互聯網連環創業者,陳曦可謂是見過移動互聯網世面的人了。不過,上周末,他還是被一個做應用推廣姑娘的話驚著了。 “周末跟朋友喝個下午茶,一漂亮姑娘看到我們用三星手機說幫我們下載36個應用可以幫我們減36塊錢。我一看是新浪運營的三星應用市場在做線下推廣,驚著我了!!!姑娘說公關公司克扣的厲害,不過一天150塊工資裝不了幾個客人。裝好了還幫我們主動卸載掉,姑娘說做App的公司這么燒錢玩怎么賺錢啊,驚著我!” 蘭繆內衣聯合創始人郝建垚這樣評價,“這叫做線下刷機渠道。下載激活就賺到錢,然后再卸了。說白了都是騙子,比刷榜還坑爹。” 陳曦的微博展露了應用無序推廣的冰山一角。到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應用進入白熱化競爭,獲取用戶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線下刷機這種推廣渠道,已然成為短期拉高數據,低成本獲取用戶的一種無奈之舉,但推廣效果從長期而言,難以獲得嘉許。 為什么要做線下刷機? 現有的應用推廣渠道豐富而蕪雜,已有上百種。 線上推廣已有第三方應用商店、社區、手機助手以及微博、微信等社會化營銷方式,線下也有終端廠商預裝、水貨渠道、賣場Rom刷機預裝等。還有一種最常見的是移動廣告平臺所做的應用推廣廣告。 盡管已有多種推廣渠道,但如何推廣依然是開發者的老大難。艾媒咨詢調查顯示,2012年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在所遭遇的挑戰中,有67%的開發者在盈利模式方面遭遇挑戰,有57.1%的開發者在應用的推廣與銷售環節遇有挑戰。 N多網創始人陳翀表示,對App創業團隊而言,能低成本獲取用戶,給投資人匯報一份數據比較好看的報表,成為一種必須。 以線上營銷為例,這個鏈條上有幾方參與者,廣告主(比如應用開發者),4A公司或者廣告商,渠道商,比如第三方應用市場。按照正常流程,廣告主付費給廣告商,廣告商付費給渠道商,或者省去廣告商這一環節,廣告主直投給渠道商,然后,渠道商用自己的渠道進行推廣App,廣告主來獲取App的用戶。這樣完成了一個線上推廣的閉循環。 然而,開發者想低成本獲取用戶和渠道商獲利之間有著天然的矛盾。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應用推廣的操作層面來看,廣告主想要獲得高質量的用戶又要控制低成本,要達到這種目標需要制定各種KPI,但媒體、應用、聯盟、市場等各種媒介渠道無法完成。但媒介也要想辦法做,所以要找其他渠道做所謂的“補量”。線下刷機成為補量的方式之一。 “這樣一來廣告主就會發現用戶質量很差,于是進一步控制成本。形成了惡性循環。”郝建垚說。 線下刷機怎樣煉成的 應用推廣人員駐點做應用推廣不是剛剛興起,在10年前的SP時代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方式。 以陳曦描述的場景為例,推廣人員在某個咖啡廳做應用的線下推廣,通常一次安裝一批應用(此個場景為36個),用戶同意安裝的原因,一是可以減免在咖啡廳的消費費用,二是推廣人員會將所安裝的應用在安裝后激活然后卸載掉。 在這之前,推廣人員和咖啡廳達成協議,如果用戶同意在自己的手機上預裝應用,預裝應用帶來的應減免的消費費用在用戶的消費中扣除。推廣人員和咖啡廳再做結算。因為需要算入利潤,推廣人員要給咖啡廳的費用比給消費者減免的要高,據估算,如果高出免單費用的50%,咖啡廳愿意讓推廣人員常駐推廣。 這種模式的癥結是,在用戶手機上先安裝后卸載,一裝一卸之間,只為追求下載量和激活量。明顯帶有欺騙性質。這種一裝一卸主要應用于以CPA(下載和激活)為結算方式的應用推廣中。 在一位投資人看來,這是市場上的自然選擇,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違法。但他同時認為,這種模式不是一個好的獲取用戶的方法,是一種效率比較低的推廣方式。 一方面,來自于線下推廣人員的效率。這位三星手機應用的推廣人員也承認,”一天150塊工資裝不了幾個客人。“ 效率低還來自于預裝這種形式本身的效率比較低。 從終端預裝應用、Rom刷機的經驗來看,由于應用預裝還會經過全國銷售總代理、省級代理商、賣場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可以進行刷機預裝,后面的刷機可以覆蓋前面的刷機環節,應用預裝的激活量和留存度并不高。 特別是有些廣告主要求二次激活,或者在同一手機上每月有2-3次聯網,線下刷機這種一裝一卸的方式并不奏效。 短期行為還是長期游戲? “CPA不是有膽就能做的。”百度無線總經理岳國鋒這樣感慨。 陳翀認為, CPA的方式本身有很多風險。他舉例說,有人做包機預裝應用的,每臺機器付費10元,預裝20-30個應用。但由于受地域、用戶人群的限制,應用激活比例不一,10元錢并不能真的可以賺回來。 郝建垚爆料,“聽聞某公司收購上萬臺極便宜的二手Andriod手機,每臺機器平均100多元。安裝50個App即收回成本,再裝就是純賺。” 陳翀認為,這種策略也不靠譜。一是因為二手手機已經做過預裝應用,應用激活量會排除重復IMEI碼,大量的預裝會歸于無效;二是如果反復安裝,如果廣告主要求二次激活和二次聯網,也很難有實際效果。 不論是哪一種線下刷機方式,陳翀認為,歸因于CPA這種模式以下載和激活來做衡量目標注定可以有空子可鉆。他建議,應該建議一個行業標準,有一個開發者和渠道商都可以認可權威的第三方統計平臺,數據可以顯現并且可以評估。 “從開發者的角度而言,這只能是一種短期業績,長期來看,用戶的質量低,激活量數據還會回落。“上述投資人說。 他承認,自己投資的公司中也有Cye開發者使用線下刷機這種模式推廣,會試下推廣的效果,如果從長期來看效果不好,也不會用。 與此同時,靠拉高數據騙投資也無法長久。 對投資方而言,”投資人的考量目標也在發生變化,現在不是簡單的看下載量或者激活率了,現在更注重應用的留存率,更細化一點的話,會注重二次留存和二次激活率。“第九城市無線事業部投資總監徐威特表示。 當然,對投資方而言,數據也并非投資的唯一考量標準。 “投資主要是要投人。投資并不是單看數據量,還有對產品本身質量的評估,對比數據量做整體判斷。“這位投資人表示。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