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雜志網絡版周五刊登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大衛·蓋勒特(David Gelernter)的文章稱,互聯網正在從基于空間的模式向基于時間的模式轉變,Twitter消息流和Facebook時間線均體現了這一趨勢。這將極大地改變搜索服務和人們使用計算設備的方式。
以下為文章全文:
人們常常會問,下一代網絡將會是什么樣。而實際上,并不會有下一代網絡出現。
當前基于空間的網絡將逐漸被基于時間的“世界流”取代。這樣的趨勢已經發生,并從人們的“生活流”開始。早在90年代,我和埃里克·弗里曼(Eric Freeman)就做出了這樣的預言,并在16年前的《連線》雜志文章中闡述了這一點。
這種“生活流”,即由多種元素組成、內容可搜索、即時的消息流,以博客文章、RSS源、Twitter消息和其他對話流,以及Facebook留言墻和時間線的形式呈現出來。其結構反映了從平臺向流的轉變,這樣的流是流動的,真實地代表了時間。
這有些類似于從桌面向魔法日記的轉變。這樣的日記會自動翻頁,追蹤你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如果你觸摸這一日記,那么翻頁就會停下。日記將成為一本參考書,是你生命完整的、可搜索的指南。將日記放下后,翻頁又將開始。
今天,在數字世界中,這種類似日記的結構正在取代基于空間的結構,并獲得主導地位: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很快都將變成基于時間的結構;诳臻g的結構是靜態的,而基于時間的結構是動態的,一直在流動,就像時間本身。
互聯網將成為一部歷史。
基于時間的模式將產生巨大影響
到目前為止,網絡仍然基于空間,就像是一個雜志攤。我們會使用這樣的描述“最左側從上往下第二本”來找到一本雜志。日記有所不同,這是以時間為基礎的。時間成為了空間的一個維度,因此我們會使用“星期四的日記”和“去年春季的所有東西”來描述日記中的內容。
現在,對時間的關注已越來越明顯,尤其考慮到我們自然而然地將生活視作一部小說,并以時間為線索串聯在一起。
計算機行業在經歷了20年的發展后才來到這里。計算機行業不再僅僅是保存資源,并以創造性的方式利用資源。在新的世界中,我們可以專注于以最佳方式,而不是最廉價、最保守的方式來利用互聯網。
目前,互聯網的最重要功能是提供最新信息,告訴我們當前正在發生什么。這也是數字世界中基于時間的結構越來越多的原因:為了滿足對最新數據的需求。無論是Twitter消息還是Facebook時間線,都是以時間來組織的信息流,告訴你最新發生的事。
當然,我們仍可以瀏覽或搜索過去。在數字世界中,時間可以前進或后退。任何信息對象都可以在“當前”被加入,并向后流動,這就像是河流中的小樹枝。你可以將文件、消息和傳統網站(即靜態的、單一的元素)丟在信息流中,而這樣的信息流將成為內容可搜索的云文件系統。
如果我們將所有博客、信息源和對話流整合在一起,那么會發生什么?通過整合網絡上的每一條時間流,包括正在興起的私有時間流,我們將得到一條世界流:數字世界整體的一張快照。
沒有人能夠全面了解世界流,因為其中大部分的信息流動是私有的。但所有人都能看見其中的一部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