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問自己幾個問題。” 張怡筠說道,“是否會覺得非常焦慮,反復問著諸如‘錢沒了,怎么辦?’的問題?是否會感覺到憤怒,大怪金融體系的脆弱、大罵華爾街混賬,甚至埋怨周遭的朋友?是否會有強烈的罪惡感,認為自己把家里錢全部用于炒股,最終導致生活拮據?是否對現在、對未來都束手無策,無助感蔓延至生活的其他方面,自尊和自信都被擊垮;是否覺得倦怠和無聊,過去的進進出出的投資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現在不止是無事可做,而是生活頓時沒有了重點,了無生趣?如果已經出現了這些心理異常反應,甚至出現了以上的復合情緒,一旦不處理,就有可能演變成慢性的抑郁。”
張怡筠說,面對投資失利,情緒出現波動是正常的,但是情緒持續出現異常狀況,超過一個星期甚至更久,并且難以自控,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因為心理,很多人的生活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例如,生活作息打亂,睡眠和食欲都不正常;有的身體開始出現病痛,往往是每個人身體最弱的部分最先作出反映;或者人際關系變差了,常常與家人吵架,連工作變現也大不如前。”
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也就是“心情體檢”報告亮起了紅燈。
“心情環保動作”
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心理問題,但是關于金融風暴、經濟危機的負面消息還是源源不斷,面對這種信息轟炸,心理之弦已經緊繃的投資者要如何展開自救?張怡筠的藥方是:做“心靈環保動作”。“簡單的說,就是如果你不能掌控未來股市與經濟的走向,那么請你聚焦于自己的心情。”具體而言,張怡筠針對不同心理素質的人給出了不同的實踐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