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跟自己的大腦拔河。“人們的慣性思維總是聚焦在損失部分。比如,一個人投資股市賺了100萬元,但現在虧了75萬元。他會說:“我的100萬元全賠了!”他不曾想到這100萬元就是從股市投資中賺來的。所以,現在在大腦中要跟這種慣性拔河,強調仍然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告訴自己還有25萬元,大有可為,而不是失去了75萬元。”
接著,把焦點放在解決方案上。問自己,怎樣做才能變得更好。一味哀嘆肯定不能改善任何情況。
最后,掌控傷害,讓心情除疫。張怡筠指出,在投資上遇到挫折,容易走出“金融心情風暴”的,都是經過“心理除疫”的投資者。她舉例說:“有些投資者,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年的積蓄一下子賠光了,于是埋怨家人,工作也不做了,等等。挫敗蔓延至生活的其他方面,像疾病一樣發炎擴散。反之,有投資者盡管投資失利,但不會讓工作、愛情感染。只要能清楚做到‘心情除疫’,就能最快走出投資失利的陰霾。”
“幸福投資策略”
在張怡筠看來,“幸福投資策略”絕不是唯利是圖。但這種“幸福投資策略”是可以訓練的。
“第一,投資者必須在心態上自負盈虧,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怪別人會有心理能量玩這個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