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有句名言,30歲以前要靠體力賺錢,30歲以后要靠"錢"賺錢。這句話說起來確實容易,做起來卻很難。2006年是中國股市大轉折的一年,股指強勢攀升同時成就了中國基金業爆發式的大躍進,在賺錢效應的驅動下,老百姓投資基金的熱情高漲。 尹先生今年32歲,今年年初才剛剛接觸基金投資。尹先生是工科出身,本身對股票、基金投資等沒有什么概念,都是好幾年前在朋友的推薦下,使用了一款理財軟件--財智家庭理財,用它來記賬,這就是他們最初的理財方式。后來才知道,理財光靠記賬不行,還要有投資意識才行,"我和老婆都是拿死工資的人,收入來源確實有限,要不是去年股市紅火的時候,朋友投資賺了套房子回來,我們到現在都不會有這種投資理財的意識。"類似尹先生這樣的人非常多,但往往老百姓都并非都很有錢,而且不是專業投資人士,想利用手上的財產進行投資,缺乏時間、專業知識及各種信息來管理,投資基金是比較理想的投資方式。那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進行投資,在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程度下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呢? 明確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 一般來說,基金選擇的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量體裁衣"。先做一番自我評估,分析自己的生活狀況、清楚自己預期的投資目標、風險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然后,根據你所做出的考慮定出你所愿意投資基金的類型。通常一個人面對風險的態度大致三種:激進型、中庸型、保守型,現在有很多銀行的理財工作室都有專門的風險測試題,投資者在選擇基金前可以先做一下測試,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到網上進行風險偏好的測試。
明確了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后,就應該選擇與自己投資策略相一致的基金類型: 投資目標希望取得穩定、經常的收益,不想有風險或風險很小既想有較穩定的收入,又想有較高的收益。可以承受一定的風險。想要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并愿意為此承受風險。 家庭情況收入水平一般,年齡中年或以上,有一定的家庭負擔,不喜歡冒風險。一般為教師、公務員、退休員工等。收入水平較高,年齡中年或以下,有過一定的投資經驗,家庭負擔較輕。通常是三資企業員工、收入較高的國家員工等。收入高或較高,年齡25-40歲左右,具備較多的投資知識,家庭負擔輕。渴望高風險、高回報。 投資策略保守型中庸型激進型 投資基金的類型債券 型、貨幣市場基金混合型、債券型股票型、混合型分期分批、定期定額投資 投資基金是一個長期的理財方式,跟股票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把基金當作股票一樣做波段操作,頻繁地申購、贖回,不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也錯失基金長期投資帶來的收益。2006年有很大一部分基民在博取20%、30%的收益之后就贖回,缺乏最基本的長期投資理念。在這里我們推薦分期分批和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方式,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是長期分攤成本較好的方法,只需要每月固定一筆資金購買基金,分散風險,是規避市場系統性下跌風險的最佳途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