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所謂退市制度,其實就是股市的淘汰機制,這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如果沒有退市制度,股市就會被大量的垃圾公司所充斥,并最終變成一個垃圾場。”皮海洲說。
主板市場雖然早已擁有自己的退市制度,但由于退市通道幾乎被堵塞,這一制度長期處于“被退市”的狀態。而在一些業界專家看來,現行主板退市制度之所以形同虛設,其致命弱點在于退市標準單一,且易人為操縱。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主板退市制度唯一可以量化的標準,就是“連續3年虧損”退市法則。由于這一法則所采用的凈利潤指標只是一個短期流量指標,很容易人為操縱,借助“報表重組”來規避幾乎毫不費力。這就是人們熟知的“二一二”報表重組法,即連續兩年虧損后,接著整出一個年度的微利,然后再連續兩年虧損,再整出一個年度的微利,如此循環往復,可以做到“死不退市”。
事實上,現行主板退市制度存在的巨大漏洞,早已成為投資者、上市公司及監管層之間“公開的秘密”。但在殼資源奇貨可居的現狀下,在市場規范與地方利益的不斷博弈中,這個漏洞遲遲難獲修補。
創業板為主板“鋪路”,多元化標準彌補制度缺陷
國元證券廣州體育東路證券營業部總經理周學雷分析,退市制度的最大亮點是加快優勝劣汰。與主板退市制度相比,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先進性主要表現在退市標準的多元化、市場化、定量化,以及與IPO標準的對稱化。在這一背景下高調亮相的創業板退市制度,讓投資者對于主板退市制度的完善充滿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退市制度出臺后,市場對于主板退市風險的警惕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A股有數十家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扣除少數股東權益)為負。“這些長期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極有可能在今年淪為1元股,甚至直接退市。這是2012年股民應該規避的最大風險。”董登新說。
創業板退市制度已經出臺,主板退市制度或接踵而至。而對于龐大的中小投資者群體而言,在設置“生死線”實現優勝劣汰的同時,相關配套制度能否實現對惡意違規者的嚴懲和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恐怕是他們內心最迫切的疑問。
皮海洲呼吁,創業板制度出臺后,與之配套的有關制度以及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制度也應盡快出臺,否則,創業板退市制度又將如主板一樣,令公眾投資者成為退市制度的最大受害者。
北京市證監局原局長張新文則指出,在很多控制人和經營者將公司搞垮的案例中,公司控制人的利益可能在IPO時已通過合法的、非法的渠道實現。“如果強制終止上市懲罰不到公司經營者,法規鞭笞的對象會出現偏差。”
在主板退市制度健全之前,對于長期無法提供回報的績差股,投資者唯有“用腳投票”,其結果可能是令自己“很受傷”。隨著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人們已經可以期待,嚴厲的“生死線”或將還他們一個“干凈的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