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創業者缺乏善始善終的志向
查得·赫利和史蒂夫·陳創辦YouTube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法,把聚會視頻傳給朋友。以最單純的想法創業如今已成為美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衡量創業成功與否的標準并非財富多寡。年輕人接受并崇拜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克里斯·德沃夫和湯姆·安德森等人,偶像的成功經驗溢于言表,“只要這份工作充滿樂趣,我們就不會厭倦,而且這有可能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盡ySpace創始人安德森說,“只要我們每天早晨都能高高興興走進這道門,擁有一定的自主權,能夠控制這家網站的發展方向……”在MySpace出售給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后,另一位創始人德沃夫擔心這會損害網站的品牌、個性和文化。
與美國不同,中國許多網站的創業者從一開始就目標明確:納斯達克上市或賣上個好價錢。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有些甚至是沉浸商界多年的老手,追趕互聯網熱潮的目的就是利用已掌控的資本優勢,搶在純粹的毛頭小子之前大賺一筆。有些時候,在資本逐利與財富榜樣面前,大家蜂擁而至以模仿的方式參與網絡大戰無可非議,但如果創業者的出發點以資本獲利為唯一目的,要想成功就難了。
缺乏明確的創業目的,缺乏善始善終的志向,是困擾中國新青年一代成為優秀創業者的根本原因。他們習慣于模仿硅谷,卻不愿意去用心揣摩硅谷精神。他們喜歡探討財富夢想,卻不愿意為推動互聯網的發展而奉獻才智。在中國,偶有成功的網站,但卻不能讓人眼前一亮,因為除了誘人的財富,的確也找不到太多值得推贊的內在精神。 2.網民間缺乏互聯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