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創業的冬天正在來臨
cye.com.cn
時間:2007-6-14 10:17:54 來源: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Web2.0式網站最典型的代表是誰?不是Google,不是MySpace,也不是YouTube,是維基百科(Wiki)。維基百科從2001年起步至今,已擁有120種語言的版本,200多萬個詞條。而且,其內容還以每天大約1000篇文章的數量增加。越來越多的“維基人”,或者稱之為“維客”,有一個共同點:志愿者。成千上萬“維基人”在世界各地的某個角落里敲擊鍵盤,如一群虛擬空間的螞蟻,為維基百科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而忙碌著,其成果相當驚人。目前,維基百科已經成為全球點擊量最高的50個網站之一,潛在價值達上億美元。 維基百科所倡導著一種網絡精神,維基社群的活動精確地反射著這種網絡文化的多元性、開放性、平民化和非權威主義。不管怎樣,歷史是客觀的,不會改變,當技術能夠使更多的人參與歷史構建從而替代少數精英的分析時,歷史應該更能回避主觀。每個參與者都有權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每個聲音都不可能成為絕對的聲音。這也是網絡世界規則帶給我們持續不斷的沖擊之一。就像作家丹尼爾·平克所寫:“維基百科沒有標榜權威二字,而是依賴于極度的分散化和自我組織。這是一種純粹的開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一種自上而下的意識傳導慣性。人們在面對新鮮事物時,先是喜歡觀察與瞭望,往往不會選擇主動出擊與迎合。盡管現代中國年輕人在接受新鮮事物方面的態度較自己的長輩大有改觀,但新氣候還無法成為一種整體的精神意識。換句話說,中國社會依然沒有建立起一種自下而上的參與意識。社會文化結構方面的問題很容易反應在互聯網產業中:一方面,中國網絡創業者多為具備一定社會地位,或海外留學歸來人士,真正白手起家的毛頭小子寥寥無幾;另一方面,人們對于網絡參與的態度,大多選擇接受為主,參與為輔。中國人喜歡從網上觀看、索取,不太喜歡分享與創造。由于人們對于網絡互聯精神與互聯價值理解方面的欠缺,致使中國互聯網內缺乏一種真正的“互聯精神”。對于互聯網產業發展而言,這并不是致命的危害,但它可能延長中國人在此領域探索的時間,無形中也加大了贏得真正成功的距離。看來,“中國出不了YouTube”的言論并非單純指向創業者們,也指向網民間缺乏互聯的精神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3.違反UGC法則
中國網絡視頻業正在進行一場內容爭奪戰。由于YouTube模式效應明顯,中國視頻網站創辦者紛紛宣講Web2.0概念,提出“網友上傳”理念。許多網站甚至以此為賣點,來抵消流量不足的短板。事實上,真正做到網友上傳、內容原創又能如何呢?由于網站間內容盜鏈嚴重,大多視頻內容趨同,導致人們已疲于辨析誰是真正的原創者。
YouTube創始人赫利在談到網站成功經驗時指出,YouTube努力做的,便是讓上傳內容的網民能夠在YouTube上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