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游戲很好,那你去找大的游戲公司,他們會給你錢,給你運營平臺,如果大的游戲公司看不上,那你也不要指望去交易所掛牌融資了,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大游戲公司和專業投資商,都是這樣的模式,他們要在游戲開發一開始,就控制游戲發展的方向。”盧京說,大批小型創作團隊的存在,讓投資資金幾乎處于完全的買方市場。
“對游戲開發來說,最大的成本其實就是人力成本,”盧京說,而現在的這種模式,等于是大批小型團隊幫大公司承擔了巨額的人力成本,“50萬~100萬,就要讓一個10多人的團隊,維持游戲開發的整個流程,這在大公司內部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而這卻進一步限制了小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也加強了小企業對大公司和大資金的依附。
在大部分小團隊被少部分大公司和大資金所控制的時候,“小公司的股權交易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因為買家就那么幾個,以前掛牌,還有外行資金看看,現在掛牌,也許就剩下一份撞大運的心態了。”路特投資公司總經理徐文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路特公司是由一些浙江商人出資設立的風險投資公司,目前已經投資了4個游戲項目。
動漫公司變成“裝修公司”
動漫產業,則面臨“裝修公司化”的問題。
“經常就有動漫公司的人,拉一個小團隊,利用業余時間做一個DEMO就去找投資,找到了就自立門戶,找不到就繼續在原來的公司上班,”宋齊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雖然在一家大型游戲公司坐到了中上層的職位,但他也有過同樣的經歷。
一開始的時候,這樣的模式,催生了大批小企業的誕生,“但很多小企業拿到資金之后才發現,自己并沒有過硬的渠道優勢。很多人等自立門戶了,才知道一分鐘的節目成本是1萬,但電視臺一般只會付你20元,最多最多也不超過100塊”,于是,從2008年開始,一度雄心勃勃殺入動漫行業的資金也開始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