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不明
更為嚴重的后果也許還在后面。
力帆選擇上市的主要原因除了獲得發展乘用車所需的資金之外,還有借此抵抗被其他企業收購的意圖,“但如果力帆業績持續得不到改善甚至虧損,那這無異于給想收購力帆的企業提供了便利。現在,虧損的上市公司被重組的案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例。”一位汽車業分析人士不無擔憂地說。“泡沫吹起來了,總會破滅的。”
實際上,力帆的尷尬遭遇,只是近幾年半路殺進汽車領域的企業們的一個縮影。
今年 11月14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布終止新大地汽車項目,接管該公司的土地、廠房和設備,并收回給予新大地汽車項目的全部優惠政策。而新大地汽車項目正是汽車新軍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后鎩羽而歸的一個典型。
2008年的9月17日,寧夏新大地汽車項目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開工投產。然而,兩年多時間過去后,這家企業只生產了4輛樣車,最終,新大地汽車項目被國家相關部門叫停。
而在新大地之前,美的、奧克斯以及春蘭等家電企業也曾嘗試過進軍汽車領域,但最后也紛紛選擇退出。以美的為例,2005年,美的收購了三湘客車廠,但4年之后的2009年7月,美的終于以6000萬元的價格把三湘客車廠100%的股權出售給了比亞迪。雖然當初美的收購三湘客車時的價格不得而知,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肯定比6000萬元的價格要高得多。
對于美的等家電企業涉足汽車領域后的落敗結局,業內將原因總結為:汽車品牌集中度高,消費者成熟理性,家電企業生產的汽車短時間內很難獲得消費者認可。而且汽車企業相對家電企業都是“巨人”,家電企業所計劃投入的區區幾億元乃至幾十億元的資金對發展汽車產業來說太小,更不能與大眾、通用等汽車巨頭競爭。
“美的等家電企業面臨的造車困境,對力帆及新大地而言同樣適用。”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認為,“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環境已日趨白熱化、技術水平和品牌地位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后進者很難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此外,劉鋒也表示:“力帆現在或許只能夠靠民族自主品牌和新能源這兩張牌在中國汽車業里掙扎,在未來沒有什么政策支持的條件下,在汽車巨頭的夾縫中求生存,將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成長過程。”
力帆造車路
2002年,摩托車生產企業力帆集團開始籌劃生產轎車;
2005年3月,力帆生產的首款轎車力帆520下線;
2005年12月16日,力帆轎車項目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準;
2006年1月19日,力帆520正式上市;
2006年,力帆轎車銷量為1.1萬輛,2007年銷量突破4萬輛,2008年銷量又下滑到1.7萬輛,此后,北汽和廣汽等企業開始頻繁就收購問題與力帆進行接觸;
2010年10月15日,中國證監會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力帆的主板IPO申請;
2010年11月25日,力帆股份上市交易,開盤價19.90元,到2010年12月9日,力帆股份股價跌至14.80元。
汽車新軍的造車困局
美的:2005年,美的以收購三湘客車廠的方式進軍汽車制造領域,但由于經營不善,三湘客車廠于2008年年底全面停產。2009年7月,美的終于以6000萬元的價格把三湘客車廠100%的股權出售給了比亞迪。
奧克斯:2003年7月,奧克斯斥資4000萬元收購了沈陽雙馬汽車,但2004年奧克斯投產的SUV和轎卡總共才賣出了2000多輛,僅為其年度銷售目標數的1/10。2005年3月,奧克斯宣布正式退出汽車業。
春蘭:1997年,春蘭斥資7.3億元收購當時虧損的南京東風汽車集團公司所屬的專業汽車制造總廠,主要生產中型、輕型卡車以及部分特種車輛。2008年,春蘭汽車業務正式被徐工科技收購,春蘭徹底退出汽車業。
新大地:2008年的9月,寧夏新大地汽車項目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開工投產,注冊資金1億元,項目預計總投資18億元,建設周期為5年,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卡車及乘用車共9萬臺整車和配套零部件生產能力,實現產值將達到50億元以上。但到直到2010年,新大地一共才生產出來4輛車,最終,新大地汽車項目被國家相關部門叫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