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維權應回歸公益
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的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究竟維權網站該如何切實做到維護消費者權益,消費者面對維權網站又該如何明辨是非,企業面對維權網站的“合作”如何不被潛規則,以及政府在消費維權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都值得我們探討。
消費者維權網站肩負著監督企業產品質量和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義務,但是其自身也應當加強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在運營過程中應當回歸其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本職,發布真實可靠的維權信息和產品投訴,不可以消費者的信任和自身的社會公信力作為盈利的籌碼。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的,維權網站可采取向后續延伸的發展途徑,如通過提供輿情分析報告、售后服務培訓、進行信息發布、打假活動等方式,立足網站維權,從“公益性”上尋找未來。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進行消費維權的同時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虛假和山寨的維權網站所迷惑,同時也要對消費維權網站進行監督。對于企業來講,更應當加強維權意識,面對變相的勒索要敢于站出來投訴舉報,切不可抱有“破財免災”的心理,否則一味的縱容和沉默只會讓那些不法行為更加有恃無恐,終將自食惡果。
對于政府來說,要對維權網站加強引導和監管,嚴格管理、凈化環境,提高維權網站的準入門檻;此外,政府也應加大對于正規維權網站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促其將公益維權與盈利活動剝離開來。另外,還需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使維權網站的管理有法可依。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