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消費行為團購,正處于“最狂熱階段”,“你買什么了嗎”已經演化為“你團什么了嗎”。
就如一場“瘋狂派對”之后肯定是一片狼藉,“狂熱”團購背后也不斷冒出諸多問題虛假宣傳、虛假打折、品質縮水、售后服務缺位……來自上海市消保委的數據,網絡團購投訴自去年底逐漸增多,目前已占互聯網銷售投訴近一成。
這只是問題的表象,團購網業內人士的現身說法更讓我們看清個中貓膩:
原來我們動輒被團購網頁面上的購買人數所吸引而頭腦發熱,其實那個人數可能是人為操縱;
原來“購買后過期后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款”的聲明就是指望你忘記消費,顧客“遺忘消費”就是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
原來……
繼2008年和2009年我們推出“深喉”3·15特別報道之后,今年,我們的焦點只對準一個行業團購。在行業人士站出來揭秘內幕、勾勒行業利益鏈的同時,我們記者以團客的身份探秘團購亂象。
指出問題從來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指出問題歸根究底是為了解決問題。
就團購問題叢生的現象,市消保委一再強調:一旦發生投訴,往往涉及到一大批消費者,網絡團購極易引發群體性消費糾紛,社會影響比較嚴重。
讓我們在盲目團購之前看看某團購網站內部人士揭黑其實你看到的低價表象背后有無數個連環套。操縱頁面購買人數、銷售私下“跑單”、專門賺取“遺忘消費”……這些團購網內部的暗箱操作就是連環套中套。
連環套一
購買人數的“后臺”
團購網頁面上,原價四位數的美發項目僅以兩位數叫賣,而團購截止時間的倒計時旁,是不斷增長的人數。這些巧妙的頁面設計讓網購達人們無法招架,而這樣的數據,卻并不是真實反映。
該業內人士表示,團購產品的真實購買人數,在“后臺”,網頁上顯示的購買人數,起的是“引導”作用。
“這里的區別,我們叫‘前臺’和‘后臺’。‘后臺’數據由我們的技術控制,對應該產品的商家會有一個系統,登錄同一個后臺,看到自己產品的銷售數量。”該業內人士稱,商家會對網站有銷售量的下限限制,而當產品低于銷售下限,商家會要求網站增加“前臺”人數,制造產品熱賣的效果。團購網有時也會主動“引導”這一數據。
“前段時間我們發現,其他網站做的產品賣了一萬多,于是找銷售跟進,上線后一天只有不到100,我們覺得很奇怪,后來才發現,我們也就加個兩三百人,他們(其他網站)‘注水’太夸張,一下加到一萬多。”該人士表示,如果達不到銷售下限,團購時間會一直延長,直到協議指標達成,有的網站,甚至直接拿首頁點擊量當作購買人數。
連環套二
團購大獎的噱頭
在各種產品低價團購時,各大小團購網上近日推出不少0元團購抽大獎產品,獎品從歐洲游到房產再到豪華跑車等等,參加人數最高有7位數。記者發現,多數網站抽獎規則以當天股指或彩票數字為基準,進行一系列與截止時購買人數之間的四則運算后,得出一個從0到“截止購買人數”的數字,為中獎者。
從運算法則來看,似乎符合邏輯。但一些網站的團購關閉時間竟在股票開盤或者是彩票開出之后,加上本來就注水的“前臺”人數,更加令人質疑其開獎的公正,抽獎自然流于噱頭,賺人氣才是最終目的。對此,該業內人士不置可否。
連環套三
上線時間的“排隊糾紛”
業內人士表示,銷售跑單自填腰包也是當下一個不能絕對控制的現象。該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經常聯系商家,許多團購網站的業務員之間彼此都會認識,而業務員之間有時候會為了一些回扣,私自將單接下,或者轉給別家同行。
“比如說一個商家推出52元的團購產品,A網業務員怕有風險不敢接,就會告訴B網業務員,如果B網審核不嚴,業務員會想辦法將單談到50元,自己拿兩塊。” 該業內人士稱,在這樣的跑單中,團購產品的質量自然很難保證。對一項熱門產品,主要大的團購網站會都與商家簽約,但上線時間按合同約好排隊,所以如果商家有問題或事后反悔,會影響到所有團購網站, 產生連鎖反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