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移動互聯網仍將是不爭的熱門發展方向,如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如何構建合理的生態系統?如何讓盈利模式更加清晰?騰訊微博#移動微觀察#為此請到宜搜科技創始人汪溪做客微論壇,與網友一起分享他的精彩觀點。
移動開發者:一場慘淡一場夢
移動互聯網,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詞組。
整個2011年,提及移動互聯網,耳邊充斥的全是爆發、藍海、掘金點。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和風投資本的集中注入讓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美好時代。
2011年,已披露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投資案例為109起,總投資額達到6.21億美元。
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393.1億元,同比增長97.5%。
一時間,移動運營商、傳統互聯網巨頭、創業者紛紛涌入,經營這看上去很美的事業。
新事物的爆發必定伴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果然,經歷了一番行業喧囂和泡沫式的增長,真正在這片繁榮景象背后淘得幾桶金的人屈指可數。讓我們先來看看創業者的生存現狀吧。目前,僅有游戲類應用和具有壟斷性質的工具類應用可以賺到錢,大多數生活信息類應用均處于“賠本賺吆喝”的探索狀態。來自DCCI的報告:中國的移動開發者當中,真正盈利的約占25.2%,虧損的占34.4%,持平的占40.4%。
也就是說,一大半的移動開發者靠著創業激情和對未來的憧憬,活在很骨感的現實里。
移動互聯網究竟如何賺錢,這是篇命題作文,還是一篇容易跑題的作文。有專家把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歸納為:一個游戲,一個廣告,半個電子商務。但是現在來看,這三種方式目前都遠遠無法滿足開發團隊正常運轉的需求。
首先,靠游戲賺錢的開發者絕大多數都要依靠Apple store或者海外市場,否則很難賺到安身立命的資本。其次再說廣告模式,如今主要的移動廣告平臺有十幾家,但它們的分成比例和實際貢獻的收入都不甚高。雖然各家都宣稱自己側重點不同,但HTML5、LBS這些廣告形式幾乎每一家都在做。因此,在差異化競爭層面,沒有哪家真正稱得上有核心競爭力。至于電商,似乎就毋庸贅述了,在傳統電商都虧損燒錢的情況下,SNS結合LBS的移動電子商務的盈利情況更難樂觀吧。
整合產業鏈:差異化布局贏先機
眼前一大片藍海,而大多數人卻望洋興嘆。有人把這歸結于移動互聯網初級階段之過。記者也認為這一說法可以解釋很多問題。初級階段就要完成很多積累,比如最重要的用戶積累:沒有用戶就沒有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廣告。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為王。這是大家都認可的命題。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移動開發者口徑一致的表示:暫不考慮盈利,先把用戶群做大。另外,經驗和品牌認知度的積累也需要時間來沉淀。當你把用戶群做起來了,把品牌效應建立起來,其余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不過,現實情況是,大多數的開發者如今還停留在艱難積累用戶的階段。
是什么制約了用戶積累的進度?記者曾參加過某個移動互聯網細分領域的論壇。現場所有的CEO都在侃侃而談自己的產品如何不同,如何有亮點,但會后記者體驗時,還是感覺到了很強的同質化。雷同的界面,雷同的功能,這在當下的移動互聯網是很普遍的現象。所有移動開發者都殺紅了眼似的撲向某個所謂熱門領域,這就直接造成了局部惡性競爭的加劇。再加上不知誰為自己堂而皇之的Copy造了個“微創新”的詞,這一發明直接惡化了戰局和戰果。沒有良好的用戶體驗,被殘酷的市場競爭法則淘汰也是必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