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亞馬遜的騰飛期。
亞馬遜在計算收入時,只將從第三方賣家獲得的凈收入列入營收。根據筆者粗略的估算,亞馬遜平臺2011年完成的總銷售額或已超過700億美元。他已然成為電子商務行業不折不扣的巨頭。
亞馬遜似乎在身體力行的向世人闡釋一個道理:只要在正確的時間堅持做正確的事情,總能得到回報。
但當我們回首過去,看到的其實是一條赤裸裸的叢林法則:在零售行業,體型決定話語權。
沃爾瑪+亞馬遜=?
圖5.沃爾瑪PK亞馬遜
這個世界要是線性發展,那就簡單了。可惜現實不是這樣。雖然亞馬遜不斷書寫著電子商務行業的神話,但若要挑戰傳統零售行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對比沃爾瑪和亞馬遜的毛利率,可以看出,亞馬遜的毛利率曾一度超過沃爾瑪,雖然目前該數值低于沃爾瑪,但差距已經很小。
這是所經營行業的差異使然。2001年到2005年這段時期,亞馬遜主營圖書,而沃爾瑪早已全面百貨化,前者的毛利率高于后者。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游戲規則。所以說,做零售,入對行很重要。
(在這里拋出幾個開放性的問題。做電商,有人以毛利高的百貨類產品切入,有人以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的圖書電子類產品切入,他們各自背后的邏輯是否經得起推敲?亞馬遜對我們的借鑒意義何在?美國的圖書行業與中國的圖書行業有何異同?何謂“入對行”?)
沃爾瑪經歷了從百貨業到食品業的轉型,亞馬遜經歷了從圖書業到百貨業的轉型。二者在轉型時都已成為零售業巨頭,但他們在轉型初期也都吃盡了苦頭。
對供應商來說,零售企業的供應鏈效率、經營模式,甚至在其他領域的成功,通通都是浮云。細分行業里的市場占有率決定你最終的話語權。
這就是零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