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氣應用,曾被認為是要挑戰國家氣象局,網站也莫名其妙地被封,兩個合伙人先后離開。創始人金犁是如何把這么一款工具類應用做到人所共知的?
采訪 | 鄭江波 翟文婷 文 | 翟文婷
出生時間:1982年12月30日
籍貫:沈陽
教育背景:大連交通大學畢業
創業城市:北京
創業次數:1次
首次創業年齡:26歲
前不久,“墨跡天氣”的商務部接到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湖南電視臺《天天向上》節目組,邀請墨跡天氣的創始人金犁上節目。接電話的人第一反應是,“又是騙子吧?”出于禮貌,此人象征性地請對方先發封信函。
沒想到,對方很靠譜,沒幾天金犁便跑去電視臺錄制節目。這是一期移動端最熱門App在電視熒屏的大會師,與金犁同去的還有唱吧、大眾點評、Camera360等6家應用的創始人。在上臺大秀各自的產品之前,他們聚集在后臺聊天逗樂,不時互相詢問對方的用戶數現在是多少。
金犁沒有說他們的總用戶數是多少,他更愿意告訴別人,墨跡天氣現在月均新增用戶數是20萬。他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天氣應用是個大市場,人人都關心,人人都會用,而墨跡是這個領域的老大,依然保持著令人激動的新增用戶數。
有人評價墨跡天氣就是雷軍眼里“臺風口上的那件事”,而金犁搶在別人之前抓住了這個機會。雖然這件事離大規模“變現”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龐大的用戶數意味著無限可能。QQ、360在桌面上都附加了天氣服務,而墨跡天氣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
我真的特別想創業
2008年12月30日,金犁26歲生日,他決定創業。當時,金犁是Symbian公司的一名工程師,技術過硬,閑時偶爾寫代碼玩,拿過國際編程大賽的獎項。他隱約覺得打工不是自己的終極目標,想創業,但是一時下不定決心。金犁把創業的得失、優劣勢列出清單進行分析,還不停地征求別人的意見。父母不同意他丟掉一份收入穩定的理想工作,朋友也持反對意見,只有他老婆愿意支持:“就算你失敗了,我們也可以重新來。”
30號生日那天,金犁突然覺得,“我得開始了。”他已經想好要做天氣。第2天晚上,金犁開始窩在家里寫程序,一直寫到新年的凌晨3點。中間朋友的電話不斷,有找他唱歌的,有拉他去酒吧的,他都以寫程序的理由一一回絕。對方基本都一個反應:“你有病吧,大元旦的寫程序?”
友錄在線的CTO姜洋看了墨跡天氣的Demo,第一反應是沒想到天氣能做得這么漂亮。但是金犁說:“我認為還不夠好,很多東西還沒做,過幾個月再發布。”
2009年5月,墨跡天氣第一個版本發布。在用戶普遍抱怨Symbian的UI難看的時候,墨跡做出了第一個Symbian版雙重滑動版本,有動漫效果,跟后來的Android系統很像。效果很炫,也很節省流量。同類的天氣應用同步一次需要耗費10K,墨跡只需要1到2K。還有一點,靠抓取天氣數據,墨跡能同時支持2000多個城市,而其他應用覆蓋的數量是500個。但這個也為后來墨跡與氣象局之間的對峙埋下了隱患。
當時,還沒有手機應用商店,用戶通過論壇找到喜歡的應用,然后下載到手機SD卡。金犁在Symbian論壇的幾個不同區里都發了同一個帖子,管理員懷疑是軟文,發布沒多久就被刪掉了。在帖子被封掉之前,論壇里一些俗稱“大號”的用戶識別出這是個好東西,經過這部分人的義務傳播,第一天墨跡天氣的下載量就達到了2000。金犁很興奮,這個數字超出了他的預期。
此時,金犁一直是兼職創業,利用休息時間打理墨跡天氣。9月份,他向Symbian公司提出辭職。老板很驚訝:“你想創業?公司對你挺好的呀,又派你到國外去學習。”金犁說:“我很感謝,但是我真的特別想創業。”
從Symbian出來后,金犁如同一臺裸機——沒有辦公室,只有兩個大學同學當他的合伙人。因為是他發起的,所以金犁的股份稍多一些,擔任CEO,每個月給自己開3000塊工資,天天在家,早上起來就寫代碼,一直寫到半夜。盡管如此,他“還是很快胖了20斤”。
金犁愛打扮,創業卻讓他沒有錢買衣服了。“我有一年沒有買過新衣服,穿的都是以前的,生活也很簡單。我是屬于那種比較愛消費的,壓力一大我就愿意去買東西。刷卡的時候是會減壓的,有時候出去買幾件衣服,會刷掉幾千塊。”
2010年5月,墨跡天氣發布第一個Android版本。就是這時候,整個團隊才只有5個人。“我們看好Android,也看好iPhone,但是沒有技術人員,只有Android的人,我們才做Android。后來實在是不能忍了,找不到做iPhone版本的人,我們就自己學吧。”金犁說,直到第二年5月,iPhone版墨跡才推出來。
墨跡天氣火了。第一家找上門來合作的是老虎地圖。很簡單,只要在墨跡天氣里推廣老虎地圖,用戶每成功下載一次付費6塊,每個月有八九千塊進賬。金犁笑稱,他們是屬于被動型的,在家埋頭做產品,有了一定名氣后,吸引對方來合作。到現在為止,通過墨跡天氣推廣的應用有100多個。阿迪達斯在“穿衣指數”功能投放了品牌廣告。
投資人的雷達也出現了,一些大牌VC都紛紛找金犁聊墨跡。2009年,一家著名國際VC找到他們,金犁很高興,以為對方有投資意向,“屁顛屁顛地就去了”。但金犁介紹項目不到兩分鐘就被對方打斷:“你這個不行,別做了,沒戲。我們這兒有個被投企業,是個好項目,你們去吧。”后來,對方又找過金犁兩三次,他每次都高興而去失望而歸,對方每次都在充當獵頭的角色。
2010年年初,險峰華興的陳科屹想投資“天天動聽”,但是對方已經拿到投資。就在失望而歸時,天天動聽創始人黃曉杰說,“我知道一個好項目叫墨跡天氣,你們可以聊一下。”當時金犁已經見過很多投資人,在猶豫困惑的狀態下,他見到了陳科屹。
初次見面雙方就聊得不錯,而且陳科屹明確告訴金犁,他們想投。第二天,雙方就談定價格,簽了協議。至于投資金額,是金犁和對方反復磨出來的。“就是跟街邊討價還價是一樣的。可能我們不太屑于和別人在街邊討價還價,但融資一討價還價就是幾十萬的事,然后就慢慢商量到250萬。”
此后2011年,墨跡天氣又拿到了盛大的千萬元人民幣投資;2012年則拿到了第三輪融資,因為消息沒有正式對外發布,所以投資人和金額都沒有被披露。
封站,散伙
當墨跡天氣的日活躍用戶達到1萬的時候,金犁開始興奮了。當時,他們才做了不過七八個月,還在Symbian平臺。這種興奮不但沒有隨著轉向Android平臺而消失,反而愈加強烈了。“沒有想到我們能在Android上達到前十,墨跡天氣在Symbian是達不到前十的。在Symbian我們起步得比較晚,但在Android市場上我們起步算比較早的。”
金犁認為,正是墨跡把天氣這個盤子給做大了。早于他們的天氣通已經委身新浪,而墨跡天氣每月保持著20萬用戶的新增量。然而,變數也隨之而來。金犁還沒來得及慶祝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就遭遇了創業以來最大的困難——PC端的墨跡天氣官網被關和創始團隊散伙。更要命的是,這兩件事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2011年5月初,友錄在線的CTO姜洋結婚。早上他打開電腦,登陸QQ,金犁的頭像在閃。他打開對話框,被金犁說的話嚇了一跳。“我可能要離開墨跡了。”姜洋詢問原因,金犁只簡單說了幾句,大概是跟合伙人不合,意見不統一,發生斗爭之類的。他安慰了金犁幾句,就去結婚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